看承处,有烛龙照夜,铁凤连天。
意思:看承处,有灯笼照亮黑夜,铁凤连天。
出自作者[宋]魏了翁的《洞庭春色/沁园春》
全文赏析
这首诗《花帽檐行,宝钗梁畔,还是上元》是一首描绘元宵佳节景象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上元佳节人们欢庆的场景,以及诗人对这种节日气氛的深深喜爱。
首句“花帽檐行,宝钗梁畔,还是上元”点明了诗的主题——元宵佳节。诗人描绘了人们在花帽檐下行走,宝钗梁畔嬉戏的场景,这无疑是对元宵节的生动描绘。而“还是上元”则暗示了这是又一个元宵节的到来。
“看去年芳草,如今又绿,当时皓月,此夕仍圆。”这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元宵节的永恒。“芳草”和“皓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又绿”和“仍圆”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永恒。
“节序驱人人不解,道岁岁年年都一般。”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时间的忽视,他们不明白季节的驱使,每年都是一样的。这反映了人们对于节日的重视和对于时间的无知。
“看承处,有烛龙照夜,铁凤连天。”这句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灯火辉煌。“烛龙照夜”和“铁凤连天”都是对灯火辉煌的生动描绘。
“东风不知倦客,又吹向楼阁山巅。”这句诗描绘了东风的吹拂,它把春风吹向楼阁山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元宵节的热闹。
“任管弦闹处,诗豪得志,绮罗香里,侠少当权。”这句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无论是吟诗作赋的文人墨客,还是英勇豪迈的侠少都能够在元宵节的绮罗香里得志。
最后,“客与溪翁无一事,但随俗簪花含笑看。”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元宵节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客人还是溪边的老翁,他们都没有任何事情可做,只是随着习俗,带着笑容去簪花观赏。这表达了诗人对元宵节的深深喜爱。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佳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欢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节日气氛的深深喜爱。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永恒,以及对节日的重视。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