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光亭》 况兹十二法,净秽本同科。

况兹十二法,净秽本同科。

意思:何况这十二法,净秽本同科。

出自作者[宋]郭印的《和光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竹里徜徉了,花开也一过》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诗中描绘了竹林、花开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赞美。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华丽”与“青红”,表达了对人生的淡泊之志和随遇而安的态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世间愚妄想的批判,认为人们应该随流挹其波,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 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逍遥林下、婆娑尘中的生活态度,认为不妨唤天女来伴老维摩,即追求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境界。这种境界既包括对自然的欣赏和赞美,也包括对人生的淡泊之志和随遇而安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竹里徜徉了,花开也一过。
桃杏东风浅,海棠春意多。
华丽岂不好,达人要同和。
青青与红红,相去能几何。
况兹十二法,净秽本同科。
而彼世间愚,妄想分臼窠。
我昔早闻道,随流挹其波。
照镜靦功业,素发从蹉跎。
林下既逍遥,尘中亦婆娑。
不妨唤天女,来伴老维摩。

关键词解释

  • 同科

    读音:tóng kē

    繁体字:衕科

    英语:siblings

    意思:
     1.犹同等。
      ▶《论语•八佾》:“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何晏集解引马融曰:“为力,力役之事,亦有

  • 十二

    读音:shí èr

    繁体字:十二

    意思:
     1.十分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