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日暮旅泊庐陵》 楚国蕙兰增怅望,番禺筐篚旅虚空。

楚国蕙兰增怅望,番禺筐篚旅虚空。

意思:楚国蕙兰增加怅望,番禺箩筐旅空。

出自作者[唐]陈陶的《冬日暮旅泊庐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感性的方式描绘了螺亭的景色和情感。 首句“螺亭倚棹哭飘蓬”描绘了诗人在螺亭停船,像是在哭泣一个飘零的旅人。这里的“飘蓬”是一个常见的比喻,用来形容人的漂泊不定。 “白浪欺船自向东”进一步描绘了江上的景象,浪花白浪翻滚,似乎在戏弄小船,强迫它向东流去。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强大力量,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楚国蕙兰增怅望”和“番禺筐篚旅虚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同时也揭示了旅途的空虚和孤独。 “江城雪落千家梦,汀渚冰生一夕风”两句描绘了冬天的景色,雪花飘落在城市上,一夜间,汀渚也结上了冰。这种景象既冷酷又美丽,给人一种深深的哀愁。 “弃置侯鲭任羁束”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他放弃了权贵的诱惑,选择了自由和内心的平静。“不劳龟瓦问穷通”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豁达态度,他不再关心生活的贫穷或富贵,只关心自己的内心和自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螺亭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对生活的态度。它是一首深情而感性的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螺亭倚棹哭飘蓬,白浪欺船自向东。
楚国蕙兰增怅望,番禺筐篚旅虚空。
江城雪落千家梦,汀渚冰生一夕风。
弃置侯鲭任羁束,不劳龟瓦问穷通。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临别,陶亦赋诗以送。相传他后来白日升天而去。(全唐诗作“大中时,游学长安。南唐升元中,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升元中距大中中几九十年。陶遣莲花妓事,在咸通中,赠诗已有“老去风情薄似云”句,那得至升元中还在?可知全唐诗不确)陶著有文录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人”。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宋大中时,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其《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把残酷现实与少妇美梦交替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至今仍脍炙人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漫游浙江、福建、广东时,曾路过今闽东地区,并留下了《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等诗。

关键词解释

  • 番禺

    读音:pān yú

    繁体字:番禺

    造句:

  • 蕙兰

    引用解释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而尖,初夏开花,色黄绿,有香味,庭园栽植,可供观赏。《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濯缨醴泉,被服蕙兰。” 晋 陆机 《鳖赋》:“咀蕙兰之芳荄,翳华藕之垂房。” 宋 邹浩 《四柏赋》:“蕙兰馥鬱乎亭槛,锦綺焜煌乎涂泥。”

    2.喻芳洁

  • 虚空

    读音:xū kōng

    繁体字:虛空

    英语:hollow

    意思:(虚空,虚空)

     1.空虚。
      ▶《汉书•匈奴传下》:“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吏士罢弊,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