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 欲谈当世务,元藉轶群才。

欲谈当世务,元藉轶群才。

意思:要谈论当代事务,元藉超越群贤。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政治和军事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深关怀和对卓越人才的渴求。 首句“暮召三山峻,晨趋一节回”描绘了早晨召集三山峻岭的场景,暗示了国家的重大决策和行动。三山峻岭象征着国家的威严和坚韧,也暗示了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而“一节回”则暗示了政策的调整和改变,表现出国家决策者的智慧和决断。 “乍维青雀舫,还直右银台”两句描绘了青雀舫的出现和直右银台的情况,青雀舫是一种象征,代表了国家的船只,直右银台则暗示了国家的行政机构和官员们的工作场所。这两句表达了国家的治理者正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推动国家的发展。 “陟降丹涂密,论思武帐开”两句描绘了丹涂的上升和武帐的议论情况,表现出国家的政治气氛和官员们的思考和讨论。这表明国家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努力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两句“欲谈当世务,元藉轶群才”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世事的关注和对卓越人才的渴求。诗人希望与卓越人才一起探讨当前世事,共同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关怀和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深关怀和对卓越人才的渴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进步和发展的期待和信心。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深刻的主题和思想,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暮召三山峻,晨趋一节回。
乍维青雀舫,还直右银台。
陟降丹涂密,论思武帐开。
欲谈当世务,元藉轶群才。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世务

    读音:shì wù

    繁体字:世務

    英语:current affair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意思:(世务,世务)

     1.谋身治世之事。
      ▶《孔丛子

  • 当世

    读音:dāng shì

    繁体字:噹世

    英语:at present

    意思:(当世,当世)
    I

     1.当政;执政。
       ▶《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莫不当世,其后

  • 群才

    读音:qún cái

    繁体字:群才

    意思:有才能的人们。
      ▶《列子•仲尼》:“士夫不闻齐·鲁之多机乎?有善治土木者,有善治金革者,有善治声乐者,有善治书数者,有善治军旅者,有善治宗庙者,群才备也。”
      ▶唐·李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