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江西运使蒋颍叔》 收科同日曳华裾,砉划惊闻刃有余。

收科同日曳华裾,砉划惊闻刃有余。

意思:收集科同一天拖着花裙,砉划吃惊地听到刃有余。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酬江西运使蒋颍叔》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充满豪情壮志和离别感慨的感觉。首联“收科同日曳华裾,砉划惊闻刃有余”描绘了考试结束同日,人们身着华美的衣裳,意气风发,而“砉划惊闻刃有余”则表现出一种英勇果敢的气魄。颔联“骢马已腾双阙路,木牛还实太仓储”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远大的志向,意象生动,气势磅礴。 颈联“多歧易感千名别,置袖空荣一纸书”则流露出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世间有太多的分歧和别离,而荣誉和成就只是一纸空文。这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尾联“欲佩左徐瓯越去,更从南斗望单车”再次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他渴望佩带左徐瓯越的印章,去往更广阔的世界,从南斗星望向单车,决心一往无前。 整首诗意境开阔,韵律优美,既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又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颇具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收科同日曳华裾,砉划惊闻刃有余。
骢马已腾双阙路,木牛还实太仓储。
多歧易感千名别,置袖空荣一纸书。
欲佩左徐瓯越去,更从南斗望单车。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同日

    引用解释

    1.同一天。《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二子声同日,诸生困一经。”《宋史·儒林传八·王应麟》:“ 应麟 与弟 应凤 同日生。”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四》:“此后,我又于同日寄《新女性》一本。”

    2.“同日而语”之略语。

  • 有余

    读音:yǒu yú

    繁体字:有餘

    短语:余 出头 强 又 多种 多 开外

    英语:balance in hand

    意思:(有余,有余)

     1.有剩余,

  • 收科

    读音:shōu kē

    繁体字:收科

    意思:收场;圆场。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摺:“想你来迎新送旧多胡做,到今日穷身泼命怎收科。”
      ▶欧阳山《三家巷》十三:“两家都做得绝了,这戏就成了真事,没有别的法儿收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