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思(三首)》 两河兵合尽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

两河兵合尽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

意思:两河军队合全部红巾,难道有桃源可以离开秦国。

出自作者[明]贝琼的《秋思(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动乱时代下,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疮痍的景象。诗中通过对两河兵乱背景下,人们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无助。 首句“两河兵合尽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直接点明了两河地区的战乱情况,红巾遍布,犹如一片火海,人们无处可逃,无处可避。这里以“桃源”暗喻一个理想中的避难场所,然而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这一句揭示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使人不禁为那些身处战乱中的人们感到深深的同情。 “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这两句描绘了战乱背景下人们的流离失所和身份转变。短衣楚客,暗示了许多来自他乡的流亡者,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马上投入战斗。而淮人高髻,则描绘了淮河地区的人们为了生存而改变自己的传统发型,在战乱中寻找生存的可能。这些细节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荷翻太液非前日,花落蕃禧又暮春。”这两句通过描绘长安皇家园林的荷花凋零、花朵飘落的景象,暗示了昔日的繁华已不再,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暮春时节。这一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战争的破坏力,也让人对未来的命运充满了担忧。 最后,“莫上高楼望西北,远山犹学捧心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担忧。他劝诫人们不要登上高楼远望西北,因为那里是战争的源头,只会徒增伤感。而远山犹学捧心颦的描绘,则寓言着未来的悲剧可能还会重演。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破坏力,使人对那个动荡的时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两河兵合尽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
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
荷翻太液非前日,花落蕃禧又暮春。
莫上高楼望西北,远山犹学捧心颦。
¤

关键词解释

  • 两河

    读音:liǎng hé

    繁体字:兩河

    意思:(两河,两河)

     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省西北隅北折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北南流向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

  • 桃源

    读音:táo yuán

    繁体字:桃源

    英语:Land of Peach Blossoms

    意思:
     1.“桃花源”的省称。
      ▶南朝·陈徐陵《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峤断来宾。”

  • 避秦

    读音:bì qín

    繁体字:避秦

    意思:
     1.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夏阳适晋,得随会而同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