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 曾识姮娥真体态。

曾识姮娥真体态。

意思:曾记得姮娥真体形态。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

全文赏析

【注释】:
豪放常常与浪漫相伴,惟浪漫至极豪放才能动人心魄。刘克庄这首的《清平乐》极尽想象之能事,遨游月宫,心骛八极,颇有太白之风。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二句,是写万里飞行,前往月宫。“风高浪快”,形容飞行之速。“ 蟾背”点出月宫。
“曾识姮娥真体态”,一个“曾”了,神来之笔。
意思是说,我原是从天上来的,与姮娥本来相识。这与苏轼《水调歌头》“ 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字异曲同工。
“素面原无粉黛 ”,是写月光皎洁,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生动。
下片写身到月宫。“ 俯看积气濛濛”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国有人担心天会掉下来,有人告诉他说:“ 天,积气耳。”从“俯看积气濛濛”句,表示他离开人间已很遥远。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二句,是全首词的主题所在。这里所描写的只是醉中偶然摇动月中的桂树,便对人间产生意外的好影响。没有浪漫主义的生花妙笔是写不出这等仙语的。
北宋王令有一首《暑旱苦热》诗,末二句说:“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较之刘克庄这首《清平乐》,一豪放,一现实,泾渭分明。
全首词虽然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却不是超尘出世的。他写身到月宫远离人间的时候,还是忘不了人间的炎热,希望为他们起一阵凉风。联系作者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可以说这首词也是寄托这种思想的,并不只是描写遨游月宫的幻想而已。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高浪快。
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
素面元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
俯看积气濛濛。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体态

    读音:tǐ tài

    繁体字:體態

    英语:posture

    意思:(体态,体态)
    人体的姿态;样子。
      ▶宋·张先《西江月》词:“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
      ▶《醒世恒言•灌

  • 姮娥

    读音:héng é

    繁体字:姮娥

    意思:
     1.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高诱注:“姮娥,羿妻。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 真体

    读音:zhēn tǐ

    繁体字:真體

    意思:(真体,真体)
    真实的本体。
      ▶南朝·梁·萧统《解二谛义》:“又咨真寂之体,本自不流,凡夫见流,不离真体,然则但有一真,不成二谛。”
      ▶唐·彦悰《后画录•隋江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