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李苏州伤美人》 专房犹见宠,倾国众皆闻。

专房犹见宠,倾国众皆闻。

意思:专房还受,全国人都知道。

出自作者[唐]皇甫冉的《同李苏州伤美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玉佩石榴裙,当年嫁使君。专房犹见宠,倾国众皆闻。》,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描述一个女子嫁给了使君,并且得到了专房之宠,但是她的美貌却引起了整个国家的关注。 首先,诗中提到了女子的玉佩和石榴裙,这些都是古代女子的装饰品,代表着女子的身份和美丽。同时,这也暗示了女子的身份和地位,她是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女子。 接着,诗中描述了女子的专房之宠,这表明她在婚姻中得到了丈夫的深深爱恋。同时,“犹见宠”这个词也表达了诗人对女子专一爱情的态度赞赏。 “倾国众皆闻”这句话则表达了女子的美丽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了整个国家都知晓的事情。这不仅是对女子美丽的一种赞美,也暗示了她的美丽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种象征。 然后,诗中提到了女子的歌舞才华,“歌舞常无对”表达了她的才华出众,无人能及。但是,这种才华也成为了她命运的转折点,“幽明忽此分”,她的生死界限突然分开了,这暗示了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最后,“阳台千万里,何处作朝云”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的命运如同阳台一样遥远而不可触及,她只能在幽明之间徘徊,如同朝云一般短暂而美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的命运,表达了对专一爱情、美丽、才华和命运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玉佩石榴裙,当年嫁使君。
专房犹见宠,倾国众皆闻。
歌舞常无对,幽明忽此分。
阳台千万里,何处作朝云。
作者介绍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

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

他生当乱离,颇有漂泊之叹,流连景物之余,东南山水,常赋予他以好句,如“燕如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积水长天随远色,荒林极浦足寒云”,“泛舟因度腊,入境便行春”,“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等,并皆清逸。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悲其“长辔未骋,芳兰早凋”,当是指他终年五十余。

关键词解释

  • 专房

    读音:zhuān fáng

    繁体字:專房

    意思:(专房,专房)

     1.犹专夜,专宠。
      ▶《后汉书•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后专房妒忌,帝幸宫人李氏,生皇子保,遂鸩杀李氏。”
      ▶唐·陈鸿《长恨

  • 国众

    读音:guó zhòng

    繁体字:國眾

    意思:(国众,国众)
    犹言本国民众。
      ▶《管子•七法》:“贼盗伤国众……众伤,则百姓不安其居。”
      ▶宋·梅尧臣《晚泊观斗鸡》诗:“徒然驱国众,曾靡救时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