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环正是愁眉样。
意思:弯环正是愁眉模型。
出自作者[宋]晏几道的《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全文赏析
第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怅然怀想。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此处暗用李白《折荷有赠》之“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捻”表现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
第二至三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此言年轻貌美的女子,其歌声之美可知。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
第四至五句深化闺中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联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
第六句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十分灵活。
第七至八句,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情,它含情脉脉,泪珠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
第九至十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月”傍云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尤似愁眉。作者运用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
此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词的上片借细节和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这一景境中融入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下片纯以花月状人,句句辞兼比兴,处处意存双关。全词室内景物、户外景色交相辉映,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
相关句子
- 弯环正是愁眉样。-- 出自《蝶恋花·初拈霜纨生怅望》作者:[宋]晏几道
- 展愁眉。-- 出自《江城子·老饕嗜酒若鸱夷》作者:[宋]李纲
- 翠敛愁眉。-- 出自《风入松·一宵风雨送春归》作者:[宋]康与之
- 翠敛愁眉。-- 出自《风入松·一宵风雨送春归》作者:[宋]田中行
- 愁眉澹澹山。-- 出自《阮郎归 独木桥体》作者:[元]元好问
- 敛愁眉。-- 出自《长相思·敛愁眉》作者:[宋]赵长卿
- 不坏身正是,正是不坏身。-- 出自《颂古二十一首》作者:[宋]释心月
- 正是玉壶春满。-- 出自《调笑令·含怨》作者:[宋]李吕
- 正是麦秋天气。-- 出自《鹊桥仙·银潢流派》作者:[宋]王大烈
- 正是年华美满。-- 出自《水龙吟·晓来极目同云》作者:[宋]朱敦儒
- 正是愁时候。-- 出自《蓦山溪 赠衡阳妓陈湘》作者:[宋]黄庭坚
- 正是月明-- 出自《望蓬莱 春日*县道友索》作者:[元]马钰
- 正是真修。-- 出自《减字木兰花·凡躯四假》作者:[元]王哲
- 正是蟾宫。-- 出自《江梅引 宁海范明叔邀饭,览月桂花》作者:[元]王哲
- 正是花飞处。-- 出自《虞美人·海棠开後春谁主》作者:[宋]李弥逊
- 拄杖弯环。-- 出自《行香子·云岫如簪》作者:[宋]辛弃疾
- 径弯环。-- 出自《江城子 仲冬》作者:[元]尹志平
-
长眉对月斗弯环。-- 出自《十月》作者:[唐]李贺
- 水竹弯环四面围。-- 出自《报师恩 虢县渭南*里》作者:[元]丘处机
- 凤阁样词章。-- 出自《木兰花慢 寿刘东崖》作者:[元]张伯淳
- 宫样梳妆。-- 出自《好女儿令/好女儿》作者:[宋]欧阳修
- 、样。-- 出自《七娘子·□波飞□□□向》作者:[宋]贺铸
- 燕样腰身。-- 出自《苗而秀/采桑子》作者:[宋]贺铸
- 改样新妆。-- 出自《罗敷媚/采桑子》作者:[宋]陈师道
- 恰似凌波样。-- 出自《点绛唇·著意栽银》作者:[宋]石孝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