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义方书舍》 及余生两雏,将以托宗祀。

及余生两雏,将以托宗祀。

意思:当我生了两个小燕子,将托付宗庙祭祀。

出自作者[明]王绂的《题义方书舍》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庭在历史变迁和个人遭遇中的沉浮起伏,以及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与失望。诗人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为出发点,表达了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首句“我昔童丱时,蒙养绝浮靡”描绘了诗人童年时期的蒙昧无知状态。“朝夕常趋庭,颇解学诗礼”则表现出诗人年轻时开始学习诗歌和礼仪的情景。然而,随后“奈何才弱冠,早已失怙恃”的变故,让诗人早早地失去了父母,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挫折感。 在描述生育两个儿子后,诗人寄托了传承家族香火和经史之学的期望。然而,因为被贬谪到边疆,父子之间相隔千里,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思念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回到了家中,看到儿子们健康成长,感到惊喜和无憾。但是,他们的资质却让他感到失望和愤怒。大儿子虽然识得一些字,但只能代替他耕种田地,小儿子则更加痴顽不堪。 最后几句“近令亲笔砚,十日书一纸”表现出诗人对儿子们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他们能够稍微亲近一下笔墨纸砚,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敏锐洞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昔童丱时,蒙养绝浮靡。
朝夕常趋庭,颇解学诗礼。
奈何才弱冠,早已失怙恃。
徒怀风木悲,没齿殊未已。
及余生两雏,将以托宗祀。
既欲承箕裘,当令业经史。
无何我多故,谪戍向边鄙。
迢迢父子心,隔越数千里。
惟恐有存殁,不暇较贤否。
漂流无定居,岁月动盈纪。
幸余初还家,无恙共惊喜。
踉跄拜我前,并立肩可比。
弱质虽成人,愚呆诚可耻。
大儿仅识丁,唯足代耘耔。
小儿复痴顽,真乃豚犬耳。
近令亲笔砚,十日书一纸。

关键词解释

  • 余生

    读音:yú shēng

    繁体字:餘生

    英语:survival

    意思:(余生,余生)

     1.犹残生。指晚年。
      ▶南朝·宋·谢灵运《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

  • 宗祀

    读音:zōng sì

    繁体字:宗祀

    意思:
     1.谓对祖宗的祭祀。
      ▶《孝经•圣治》:“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宋书•武帝纪中》:“夷羿乘衅,荡覆王室,越在南鄙。迁于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