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锦襜突骑渡江初。

意思:锦遏骑兵渡江开始。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全文创作背景

辛弃疾的《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的创作背景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的一场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当时,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侵宋,后方空虚,这给了北方被占区的人民起义反抗的机会。在山东济南,农民耿京领导了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人数多达二十余万。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并担任了耿京部的掌书记。 辛弃疾积极建议起义军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抗金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辛弃疾等一行十余人前往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知后,授予耿京天平军节度使的官职,辛弃疾也被授予承务郎的官职。 然而,当辛弃疾等人回到海州时,得知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使得义军溃散。辛弃疾立即在海州组织了五十名勇敢义兵,直奔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的驻地,出其不意地将张安国缚置马上,并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后才敢休息。最终,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置。 这一精忠报国、智勇过人的传奇般的英雄行为,成为了辛弃疾创作《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这首词的背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渡江

    读音:拼音:dù jiāng 五笔:iyia

    渡江的解释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横穿江河。

    词语分解

    • 渡的解释 渡 ù 横过水面:渡船。渡桥。渡河。摆渡。强渡。远渡重洋。 由此到彼:渡过难关。 转手,移交:引渡。 过河的地方
  • 锦襜

    读音:jǐn chān

    繁体字:錦襜

    意思:(锦襜,锦襜)

     1.锦制的帷幕。
      ▶《新唐书•李蔚传》:“始,懿宗成安国祠,赐宝坐二,度高二丈……前被绣囊锦襜,珍丽精绝。”
     
     2.锦鞯。

  • 突骑

    读音:tū qí

    繁体字:突騎

    意思:(突骑,突骑)
    用于沖锋陷阵的精锐骑兵。
      ▶《汉书•晁错传》:“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
      ▶颜师古注:“突骑,言其骁锐,可用冲突敌人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