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雨后杂兴三首》 溪娃逐晚凉,双双戏檐底。

溪娃逐晚凉,双双戏檐底。

意思:溪娃赶晚凉,双双戏屋檐底下。

出自作者[明]王叔承的《雨后杂兴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溪娃逐晚凉,双双戏檐底》以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夏日乡村生活的美丽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乐趣。 首句“溪娃逐晚凉,双双戏檐底”中,“溪娃”是诗人的比喻,他以溪水中的孩子来形容溪流中嬉戏的孩子们。晚凉中,两个两个的孩子在屋檐下嬉戏,他们的活泼和欢乐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活力和色彩。 “笑入豆花棚,烧灯寻络纬。”这两句描绘了更深入的场景:孩子们笑着进入了豆花棚,点燃灯火寻找络纬(一种昆虫)。豆花棚是夏日乡村常见的景象,诗人用它作为背景,描绘出孩子们的欢乐场景。而“烧灯”一词,则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仿佛能闻到灯油的味道,看到孩子们在寻找络纬时的欢快情景。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描绘孩子们的活泼和快乐,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它通过描绘乡村夏夜的景象,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魅力。诗人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溪娃逐晚凉,双双戏檐底。
笑入豆花棚,烧灯寻络纬。
作者介绍
王叔承(1537—1601)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在邺下,郑若庸荐之赵康王。

关键词解释

  • 双双

    引用解释

    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 唐 权德舆 《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