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晓霜过宝应县三首》 落木枯林一夜苏,枝枝节节糁琼酥。

落木枯林一夜苏,枝枝节节糁琼酥。

意思:落木枯林一晚上苏,枝枝节节糁琼酥。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晓霜过宝应县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李花》,作者通过描绘李花盛开的景象,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首句“落木枯林一夜苏,枝枝节节糁琼酥”中,“落木枯林”象征着冬季的落叶和枯木,“一夜苏”则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而“枝枝节节”则描绘了花朵盛开的样子,仿佛琼脂般的花瓣洒落在树枝上。这里的“糁琼酥”形象地描绘了李花的洁白和繁茂。 第二句“看来忘却腊前景,一色李花三月初”则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象的惊叹,他完全忘记了季节的变化,把眼前的李花误认为是三月初的景象。这也暗示了作者对李花盛开之美的深深欣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把读者带入了美丽的春天,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同时,通过描绘李花的盛开,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叹和对春天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春景诗,通过对李花盛开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落木枯林一夜苏,枝枝节节糁琼酥。
看来忘却腊前景,一色李花三月初。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枝枝节节

    引用解释

    1.指种种情节。 清 冯桂芬 《与李方赤太守书》:“至旦,查明本巷无失事,乃啟栅。如是则行窃者枝枝节节,无非罗网,往来且难,何况搬运。而谓窃贼不少衰者无有也。”

    2.谓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方式(进行或处理)。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政事三》:“窃谓西北之水利,惟当使由而不使知,全本一州一县,一村一里,各自董劝,枝枝节

  • 节节

    读音:jié jié

    繁体字:節節

    短语:急剧 急 急促 急速 疾速 迅疾

    英语:successively

    意思:(节节,节节)

     1.逐次;逐一。<

  • 落木

    读音:luò mù

    繁体字:落木

    意思:落叶。
      ▶唐·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锐进百余步,困惫,又皆落木梗路,遂迴。”
      ▶清·顾炎武《广昌

  • 枯林

    读音:kū lín

    繁体字:枯林

    意思:树叶凋残之林。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三》:“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
      ▶唐·杜甫《遣兴》诗之一:“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
  • 枝节

    读音:zhī jié

    繁体字:枝節

    短语:闲事 枝叶 琐碎 末节 琐事 细枝末节 细节 麻烦事 小节 杂事 小事

    英语:branches and knots

    意思:<

  • 琼酥

    读音:qióng sū

    繁体字:瓊酥

    意思:(琼酥,琼酥)

     1.即琼苏。酒名。
      ▶隋·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共酌琼酥酒,同倾鹦鹉杯。”
      ▶宋·晏几道《玉楼春》词:“琼酥酒面风吹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