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河南令舍池台》 规摹虽巧何足夸,景趣不远真可惜。

规摹虽巧何足夸,景趣不远真可惜。

意思:规模虽然技巧有什么值得夸耀,景趣不远真可惜。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河南令舍池台》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园林景观的诗,通过对一个小池塘和欲建的平台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园林设计的独特见解。 首段描述了一个只有五六丈深,七八尺高的池塘,诗人想要在平台上建造层级以压住篱落,但又不允许平台的规模大到足以压倒池塘的波澜。这里诗人对园林景观的尺度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过分夸大,也不过分缩小。 诗人对园林设计的理念是,设计的巧妙规摹虽好,但如果景致和情趣不远,那也是非常可惜的。诗人认为园林设计不应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和复杂,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出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美。 诗中提到的人吏远奔走、蛙黾助狼藉,都是对当前建造行为的批评。诗人认为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引来蛙黾等动物的破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小池塘和欲建平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园林设计的独特见解,强调了园林设计应追求景致和情趣,而非过分夸大和复杂。同时,也批评了当前建造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灌池才盈五六丈,筑台不过七八尺。
欲将层级压篱落, 未许波澜量斗石。
规摹虽巧何足夸,景趣不远真可惜。
长令人吏远趋走,已有蛙黾助狼藉。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景趣

    读音:jǐng qù

    繁体字:景趣

    意思:由景色而生的情趣。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麒麟客》:“敻家去此甚近,其中景趣亦甚可观,能相逐一游乎?”宋·石孝友《减字木兰花•赠何藻》词:“小小新荷,点破清光景趣多。”

  • 可惜

    读音:kě xī

    繁体字:可惜

    英语:(it\'s) too bad

    意思:
     1.值得惋惜。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甑破可惜,何以不顾?”唐·杜甫《莫相疑行》:“男儿生无所

  • 规摹

    读音:guī mó

    繁体字:規摹

    意思:(规摹,规摹)
    见“规模”。

    造句:暂无

  • 何足

    读音:hé zú

    繁体字:何足

    意思:犹言哪里值得。
      ▶《史记•秦本纪》:“﹝百里傒﹞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颖心怆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明·李贽《复夏道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