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已亥杂诗 151》 台宗晤后无来去,人道苍茫十四年。

台宗晤后无来去,人道苍茫十四年。

意思:台宗见面后无来了,人们道苍茫十四年。

出自作者[清]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151》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作者与朋友分别后重逢的感慨,表达了对佛法的领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首句“小别湖山劫外天,生还如证第三禅”,描绘了作者与朋友短暂分别后重逢的场景,仿佛劫难已过,重回佛法世界,再次体验第三禅的境界。这里的“湖山”象征着作者和朋友共同的记忆和情感,“劫外天”则暗示了佛法的超脱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生还如证第三禅”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领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在佛法中,“生还”意味着重生和救赎,而“第三禅”则是佛法中的一种境界,代表着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台宗晤后无来去”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理论的深入理解和领悟。“台宗”指的是佛教中的台宗,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宗派。“无来去”则暗示着佛法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理念,即佛法超越了生死轮回,没有来去之分。 最后一句“人道苍茫十四年”,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分别后的漫长岁月,十四年的时光仿佛人间的苍茫,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佛法、人生和时间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小别湖山劫外天,生还如证第三禅。
台宗晤后无来去,人道苍茫十四年。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关键词解释

  • 苍茫

    读音:cāng máng

    繁体字:蒼茫

    短语:恢恢 开阔 空旷 广漠 瀚 浩荡 无垠 茫茫 氤氲 无量 浩瀚 无边 广阔 漫无边际 辽阔 广 浩淼 广大 旷 弥漫 一望无际 荒漠 宽阔 漠漠

  • 人道

    读音:rén dào

    繁体字:人道

    短语:欢 云雨 房事

    英语:humanity

    意思:
     1.为人之道。指一定社会中要求人们遵循的道德规范。
      ▶《易•繫

  • 来去

    读音:lái qù

    繁体字:來去

    英语:make a return journey

    意思:(来去,来去)

     1.来和去;往返。
      ▶晋·鸠摩罗什《十喻诗》:“若能映斯照,万象无

  • 台宗

    读音:tái zōng

    繁体字:檯宗

    意思:指佛教的天台宗。
      ▶《聊斋志异•蒋太史》:“﹝蒋太史﹞为人笃嗜内典,一意台宗,虽早登禁林,尝有出世之想。”

    解释:1.指佛教的天台宗。

  • 无来

    读音:wú lái

    繁体字:無來

    意思:(无来,无来)

     1.不知所自来。
      ▶《鹖冠子•天权》:“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无为,得无来。”
     
     2.犹言无一来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