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不自胜,不若听所之。
意思:静中不能控制自己,如果不是听什么的。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秀州僧本莹静照堂》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鸟类和马匹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生的探索。
诗的开头,“鸟囚不忘飞,马系常念驰”,描述了鸟儿即使被囚禁,也始终向往飞翔;马匹虽然被拴住,但心中始终向往奔跑。这两句诗深深地揭示了自由与束缚的主题,并展现了生命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接着,“静中不自胜,不若听所之”,诗人在安静中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不如顺其自然,表达了人在面对自然规律和生命状态时,应有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接受生活的起伏变化。
“君看厌事人,无事乃更悲。”这句话揭示了人生的另一种状态,那些厌倦了世事的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会更加感到悲哀。这体现了生活的矛盾和复杂性,也体现了人在生活中的无奈和悲哀。
“贫贱苦形劳,富贵嗟神疲。”这句话反映了生活的贫富差距和人生的无奈,贫穷的人为了生活而辛苦劳作,富贵的人却常常感叹精神疲惫。
然后,“作堂名静照,此语子谓谁。”诗人通过建一个名为“静照”的堂,来表达对人生的理解和体悟。这里的“此语子谓谁”是在向读者提问,引发读者对人生和自我的思考。
最后,“江湖隐沦士,岂无适时资。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娱嬉。従之恐莫见,况肯従我为。”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理解和羡慕,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态度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人生、贫富、自由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体悟。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内敛,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