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挹翠亭听歌示徐幼文余唐卿》 何况春归花落尽,眼前漂泊两三人。

何况春归花落尽,眼前漂泊两三人。

意思:何况春归花落尽,眼前漂泊两个三人。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忆挹翠亭听歌示徐幼文余唐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首句“清歌一曲动梁尘”,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形容歌声清亮动人,以至于连屋梁上的灰尘都被震动了。这不仅描绘了音乐的强烈效果,也暗示了当时欢乐的氛围和参与者的愉悦心情。 “只忆当时泪满巾”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这里的“只忆”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留恋,但同时也带有一种无法重回的无奈。而“泪满巾”则直接描绘了作者在欢乐中感到的感动和悲伤,这种情感交织的复杂情绪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两句“何况春归花落尽,眼前漂泊两三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春归花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这无疑加深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后一句则直接描绘了当前处境,有几个人在眼前漂泊,这可能象征着作者与朋友们当前的困境或离别。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音乐、过去和现在三个层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它用简洁而深刻的文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并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这首诗的优点在于它用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歌一曲动梁尘,只忆当时泪满巾。
何况春归花落尽,眼前漂泊两三人。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漂泊

    读音:piāo bó

    繁体字:漂泊

    短语:飘荡 飘零 飘流 流离失所 流转 颠沛流离

    英语:wanderer

    意思:
     1.随流漂荡或停泊。
      ▶《太

  • 两三

    读音:liǎng sān

    繁体字:兩三

    意思:(两三,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皎然《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

  • 何况

    读音:hé kuàng

    繁体字:何況

    英语:much less

    意思:(何况,何况)

     1.《后汉书•杨终传》:“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南朝·宋·

  • 春归

    读音:chūn guī

    繁体字:春歸

    意思:(春归,春归)

     1.春天来临。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唐·李山甫《贺邢州卢员外》诗:“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