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崔八诣药山访融禅师》 共受征南不次恩,报恩惟是有忘言。

共受征南不次恩,报恩惟是有忘言。

意思:共接受征南不到恩,报恩只有是有忘言。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同崔八诣药山访融禅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共受征南不次恩,报恩惟是有忘言。
岩花涧草西林路,未见高僧只见猿。》是一首表达感恩与思考的诗。它描绘了一个场景,描绘了征南将领的恩情,以及在这个场景中,诗人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共受征南不次恩”,这表明诗人与征南将领有深厚的情谊,共同接受了将领的恩惠。这种感恩之情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诗人用“不次恩”来形容这种恩情,意味着这种恩情超越了常规,是一种特殊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 “报恩惟是有忘言”这句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恩情的回应。他表示,自己无法用言语来完全表达对将领的感激之情,只能通过沉默来表达。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内敛,也体现了他的感恩之情。 诗中的“岩花涧草”和“西林路”等自然元素,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欣赏。他看到岩花在涧水中摇曳,看到路边的花草,却没有见到高僧,只能看到猿猴。这种描绘体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 最后,“未见高僧只见猿”这句话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诗人没有见到高僧,只能看到猿猴,这可能意味着他对高僧的追求和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思考和领悟。这也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谦虚,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表达感恩、思考和观察自然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共受征南不次恩,报恩惟是有忘言。
岩花涧草西林路,未见高僧只见猿。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报恩

    报答恩惠。《汉书·盖宽饶传》:“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 宋 梅尧臣 《双羊山会庆堂记》:“堂之前许其置佛,俾报恩奉佛两得焉。” 方之 《杨妇道》:“求你们哪位借点粮食给我,我今生还不了债,来生做牛马报恩!”

    读音:bào ēn

    反义词:报仇 忘恩 复仇

  • 征南

    读音:zhēng nán

    繁体字:徵南

    意思:
     1.指晋征南大将军羊祜。
      ▶南朝·陈徐陵《欧阳頠德政碑》:“范卿宝鼎,复述台司之功;羊叟高碑,更纪征南之德。”参阅《晋书•羊祜传》。
     
     2.指晋

  • 不次

    读音:bù cì

    繁体字:不次

    意思:
     1.不依寻常次序。犹言超擢,破格。
      ▶《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颜师古注:“不拘常次,言超擢也。”

  • 忘言

    读音:wàng yán

    繁体字:忘言

    意思: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魏·曹植《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