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道中逢乞食老僧》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

意思:红棕榈笠眉毛垂,拄着楖栗杖行迟迟。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道中逢乞食老僧》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位行者的形象,他头戴赤棕榈笠,眉毫垂下,手持拄楖栗杖,行走缓慢。他并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而只求在清净的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纯洁。 首句“赤棕榈笠眉毫垂”形象地描绘了行者的装扮。赤棕榈榈笠,是一种棕榈叶编制而成的帽子,通常为热带地区所用,是行者的标志之一。眉毫垂下,形象地描绘出行者的朴实无华,不修边幅。 第二句“拄楖栗杖行迟迟”则进一步描绘了行者的形象,他手持拄楖栗杖,行走缓慢,暗示了他的清净和淡泊。 第三句“时人只施盂中饭”描绘了行者所处的环境,人们只关注他的生活物质来源,而忽视了他的内心世界。施盂中饭,暗示了行者过着清贫的生活,而人们却只看到表面的物质,忽视了他的精神世界。 最后一句“心似白莲那得知”是诗的点睛之笔,它揭示了行者的内心世界,他像白莲一样纯洁无暇,他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而不仅仅是物质的简单生活。这句诗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物质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行者的形象,表达了对清净、淡泊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人们忽视他人内心世界的批评。它提醒我们要更多地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人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只关注表面的物质生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
时人只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棕榈

    读音:zōng lǘ

    繁体字:棕櫚

    英语:palm

    意思:(棕榈,棕榈)

     1.常绿乔木。干直立,呈圆柱形,不分枝,为叶鞘形成的棕衣所包。叶大,集生干顶,掌状深裂,裂片呈披针形。花黄色,

  • 迟迟

    读音:chí chí

    繁体字:遲遲

    英语:slow

    意思:(迟迟,迟迟)

     1.徐行貌。
      ▶《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传:“迟迟,舒行貌。

  • 眉毫

    读音:méi háo

    繁体字:眉毫

    意思:眉中长毛。亦泛指眉毛。
      ▶唐·陆龟蒙《和题支山南峰僧韵》:“眉毫霜细欲垂肩,自说初栖海岳年。”
      ▶宋·王禹偁《寄赞宁上人》诗:“眉毫久别应垂雪,心印休传本似灰。”

  • 楖栗

    读音:jí lì

    繁体字:楖慄

    意思:亦作“楖枥”。
     木名。可为杖。后借为手杖、禅杖的代称。
      ▶唐·贾岛《送空公往金州》诗:“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
      ▶宋·陆游《小园》诗:“倦就盘陀坐,闲拈楖栗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