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船头》 两岸绿芜齐似翦,掩映云山相向晚。

两岸绿芜齐似翦,掩映云山相向晚。

意思:两岸绿芜齐似剪,掩映在云山相对晚。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船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两岸绿芜、云山、水面、阳光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首句“两岸绿芜齐似翦”,诗人以“绿芜”这一意象,描绘了江两岸的景色。这里的“齐似翦”三字,不仅描绘了绿芜的茂盛和整齐,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赞赏和喜爱。同时,“两岸”一词,也暗示了江面的宽阔和深远,为后文的云山掩映、船头独立等景象提供了背景。 “掩映云山相向晚”一句,进一步描绘了云山掩映、晚霞映照的美景。这里的“相向晚”不仅描绘了云山和绿芜在晚霞中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留恋和不舍。 “船头独立望长空”是诗的第三句,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船头的情景,他正在向长空望去。这里的“独立”一词,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沉思,而“望长空”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日艳波光逼人眼”是诗的结尾,这句诗以日光的艳丽和波光的闪烁来收束全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这里的“逼人眼”三字,不仅描绘了日光的强烈和波光的闪烁,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惊叹和赞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诗人通过对云山、绿芜、水面、阳光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两岸绿芜齐似翦,掩映云山相向晚。
船头独立望长空,日艳波光逼人眼。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云山

    读音:yún shān

    繁体字:雲山

    意思:(云山,云山)

     1.云和山。
      ▶南朝·梁·吴均《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暧,花雾共依霏。”
      ▶唐·王昌龄《过华阴》诗:“云起太华山,

  • 掩映

    读音:yǎn yìng

    繁体字:掩映

    短语:搭配 烘托 衬托 铺垫 烘云托月 陪衬 反衬 映衬

    英语:set off one another

    意思:
     1.

  • 相向

    读音:xiāng xiàng

    繁体字:相曏

    英语:in opposite directions

    意思:(参见相嚮)
    亦作“相嚮”。
     相对;面对面。
      ▶《孟子•滕文公上》:“昔

  • 两岸

    读音:liǎng àn

    繁体字:兩岸

    英语:bilateral

    意思:(两岸,两岸)
    水流两旁的陆地。
      ▶《宋书•刘钟传》:“循先留别帅范崇民以精兵高舰据南陵,夹屯两岸。”
     

  • 山相

    读音:shān xiāng

    繁体字:山相

    意思:见“山中宰相”。

    解释:1.见\"山中宰相\"。

    造句:暂无

  • 向晚

    读音:xiàng wǎn

    繁体字:曏晚

    英语:towards evening; about dusk

    意思:(参见嚮晚)
    傍晚。
      ▶唐·李颀《送魏万之京》诗:“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