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末寄周琏》 道情不向莺花薄,诗意自如天地春。

道情不向莺花薄,诗意自如天地春。

意思:路情不向莺花薄,诗意自在天地春。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春末寄周琏》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色中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暮角含风雨气曛”描绘了傍晚时分,角声在风雨中响起,天空渐暗的情景,为整首诗定下了凄凉而静谧的基调。 “寂寥莓翠上衣巾”描绘了寂静的氛围中,青翠的莓叶在风中摇曳,而地上的青苔在暮色中显得更加寂寥。这里用“莓翠”来形容青苔,生动地描绘出暮色中的生机与活力。 “道情不向莺花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莺莺花花的世界并不趋附,保持了自己的本真。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也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梦中乱峰仍履雪”和“吟看芳草只思人”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乱峰间踏雪,在芳草中吟诗,思念着心中的人。这里用梦境和想象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思念。 “手中孤桂月中在”和“来听泉声莫厌频”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手中的桂花和来听泉声的邀请,都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的表达。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也是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暮角含风雨气曛,寂寥莓翠上衣巾。
道情不向莺花薄,诗意自如天地春。
梦入乱峰仍履雪,吟看芳草只思人。
手中孤桂月中在,来听泉声莫厌频。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莺花

    读音:yīng huā

    繁体字:鶯花

    意思:(莺花,莺花)

     1.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
      ▶唐·杜甫《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义寺》诗:“莺花随世界,楼阁倚山巅。”
      ▶宋·杨万里《丙申岁朝》诗:

  • 道情

    读音:dào qíng

    繁体字:道情

    英语:chanting of folk tales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simple percussion instruments

    意思:

  • 诗意

    读音:shī yì

    繁体字:詩意

    英语:poetic

    意思:(诗意,诗意)

     1.诗思;诗情。
      ▶唐·刘禹锡《鱼复江中》诗:“客情浩荡逢乡语,诗意留连重物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