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双渐之汉阳》 何年南狩牙樯出,六月西来雪浪浮。

何年南狩牙樯出,六月西来雪浪浮。

意思:哪一年南狩牙樯出来,六月西来雪浪浮。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送双渐之汉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国家——楚国的封疆上游,这里江流分支,两位诸侯分治。诗人以壮丽的画面描绘了江南的夏日景色,牙樯出海,雪浪翻滚。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夏口楼台的夕望之美,晴川风物等待着春游的人们。他最后提出了希望,希望能够频繁地听到渔阳曲调,不负当年的鹦鹉洲之美。 整首诗洋溢着浓郁的江南风情,同时又充满了对历史的缅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将现实和历史融为一体。诗歌的押韵和词句的运用也体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功底,使诗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在主题方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楚国的古老历史和江南的美丽风光,诗人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自然风光的魅力,引发了人们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和敬畏。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以其浓郁的江南风情、卓越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国封疆最上流,夹江分命两诸侯。
何年南狩牙樯出,六月西来雪浪浮。
夏口楼台供夕望,晴川风物待春游。
可能频度渔阳曲,不负当年鹦鹉洲。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雪浪

    读音:xuě làng

    繁体字:雪浪

    意思:
     1.白色浪花。
      ▶唐·元稹《遭风二十韵》:“俄惊四面云屏合,坐见千峰雪浪堆。”
      ▶元·范康《竹叶舟》第三摺:“则见秋江雪浪拍天浮,更月黑云愁。”

  • 南狩

    读音:nán shòu

    繁体字:南狩

    意思:亦作“南守”。
     犹南巡。
      ▶《易•明夷》:“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明·顾绛《禹陵》诗:“大禹巡南守,相传此地崩。”

  • 牙樯

    读音:yá qiáng

    繁体字:牙檣

    意思:(牙樯,牙樯)

     1.象牙装饰的桅杆。一说桅杆顶端尖锐如牙,故名。后为桅杆的美称。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苍鹰赤雀,铁轴牙樯。”
      ▶倪璠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