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守居园池杂题·蓼屿》 孤屿红蓼深,清波照寒影。

孤屿红蓼深,清波照寒影。

意思:孤立岛屿红蓼深,清波照寒影。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守居园池杂题·蓼屿》

全文赏析

这首诗《孤屿红蓼深,清波照寒影。时有双鹭鸶,飞来作佳景。》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细腻的描绘了孤屿山的景色。 首先,“孤屿红蓼深,清波照寒影。”这两句诗描绘了孤屿山的深秋景色。红蓼在深秋时节,颜色更加鲜艳,深入到水中的红蓼,与清澈的湖水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清波照寒影”也描绘了湖水的清澈,映照出红蓼的影子,给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感觉。 “时有双鹭鸶,飞来作佳景。”最后两句诗点出了诗的主题,即鹭鸶的飞来为这景色增添了美感。鹭鸶是一种优雅的鸟类,白色的羽毛和长长的腿使它们在秋天中显得格外醒目。这句诗描绘了鹭鸶在湖面上飞翔的场景,与前面的景色形成了完美的融合,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清冷而幽静的孤屿山秋景。同时,诗中还通过鹭鸶的飞来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使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意。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画面生动有趣,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孤屿红蓼深,清波照寒影。
时有双鹭鸶,飞来作佳景。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清波

    读音:qīng bō

    繁体字:清波

    意思:
     1.清澈的水流。
      ▶汉·严忌《哀时命》:“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宋·王安石《车螯》诗之二:“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巴金《

  • 孤屿

    读音:gū yǔ

    繁体字:孤嶼

    意思:(孤屿,孤屿)
    孤立的岛屿。
      ▶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唐·孟浩然《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

  • 红蓼

    读音:hóng liǎo

    繁体字:紅蓼

    意思:(红蓼,红蓼)
    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
      ▶唐·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诗:“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明·张四维《双烈记•计定》:“

  • 寒影

    读音:hán yǐng

    繁体字:寒影

    意思: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物影。
      ▶唐·苏味道《咏霜》诗:“带日浮寒影,乘风进晚威。”
      ▶宋·余靖《西山》诗:“鱼戏竹溪寒影碎,路穿松坞翠阴斜。”
      ▶元程鉅夫《送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