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戏书》 报答书题亲笔砚,逢迎使客听笙歌。

报答书题亲笔砚,逢迎使客听笙歌。

意思:答复书题亲笔砚,欢迎让客人听笙歌。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戏书》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首联“集贤自笑文章少,为郡谁言乐事多。”,诗人自嘲虽然身为集贤,但文章才华却不足,而作为郡守,乐事也并不多。颔联“报答书题亲笔砚,逢迎使客听笙歌。”,描绘了诗人亲自回复书信,砚台笔墨为伴,同时又要应酬迎接使者,听笙歌娱乐。颈联“一心了了无人语,两鬓萧萧奈老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人能懂,同时感叹岁月的流逝,两鬓斑白,无奈老去。尾联“还有不随流俗处,秋毫无累损天和。”,则表现了诗人不随流俗,保持天真的个性,毫无累赘地损害天和之气。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内心的独白,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孤独、无奈和个性,表达了人生的感慨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流畅,韵律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集贤自笑文章少,为郡谁言乐事多。
报答书题亲笔砚,逢迎使客听笙歌。
一心了了无人语,两鬓萧萧奈老何。
还有不随流俗处,秋毫无累损天和。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笔砚

    读音:bǐ yàn

    繁体字:筆硯

    意思:(笔砚,笔砚)
    亦作“笔研”。
     
     1.笔和砚。泛指文具。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文昭甄皇后”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

  • 逢迎

    读音:féng yíng

    繁体字:逢迎

    短语:吹捧 拍马屁 谄媚 献殷勤 吹吹拍拍 谀 献媚 拍 恭维 讨好 捧场 媚 谄 捧 点头哈腰 阿谀奉承 溜须拍马 取悦 狐媚

    英语:i

  • 笙歌

    读音:shēng gē

    繁体字:笙歌

    英语:playing and singing

    意思: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

  • 报答

    读音:bào dá

    繁体字:報答

    短语:报 答

    英语:repay

    意思:(报答,报答)

     1.犹答覆。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上甚悦

  • 书题

    读音:shū tí

    繁体字:書題

    意思:(书题,书题)

     1.指书信。
      ▶《南史•周山图传》:“﹝周山图﹞于书题甚拙,谨直少言,不尝说人短长。”
      ▶唐·岑参《祁四再赴江南别诗》:“山驿秋云冷,

  • 亲笔

    读音:qīn bǐ

    繁体字:親筆

    短语:仿 言 文字 字 文 契

    英语:(adv) in ones own handwriting

    意思:(亲笔,亲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