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蓦山溪·楼横北固》 欸乃数声歌,但渺漠、江山烟树。

欸乃数声歌,但渺漠、江山烟树。

意思:诚恳才几声歌,但见沙漠、江山烟树。

出自作者[宋]张表臣的《蓦山溪·楼横北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楼横北固,尽日厌厌雨。欸乃数声歌,但渺漠、江山烟树。寂寥风物,三五过元宵,寻柳眼,觅花英,春色知何处。落梅呜咽,吹彻江城暮。脉脉数飞鸿,杳归期、东风凝伫。长安不见,烽起夕阳间,魂欲断、酒初醒,独下危梯去》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并抒发诗人情感的佳作。 首联“楼横北固,尽日厌厌雨。”描绘了诗人所在位置的景色,横卧在北固山的楼阁,整日里被细雨笼罩,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这一句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后续的描绘和抒情做了铺垫。 “欸乃数声歌,但渺漠、江山烟树。”在雨中,楼阁之外,几声渔歌传来,但见江山的景色在雨中变得渺茫而模糊,像烟雾笼罩的树林一般。这里通过声音和视觉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雨中江山的特色。 “寂寥风物,三五过元宵,寻柳眼,觅花英,春色知何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佳节即将过去,春天也即将逝去。诗人通过描绘元宵过后,柳树发芽,花儿凋零的景象,表达了对春色的留恋和无法挽留的无奈。 “落梅呜咽,吹彻江城暮。”这句诗描绘了落梅之声在江城回荡的情景,表达了春末夏初的凄凉之感。 “脉脉数飞鸿,杳归期、东风凝伫。”在这凄凉的氛围中,诗人开始期待温暖的东风归来,同时也期待飞鸿能带来远方的消息。这里的“脉脉”和“凝伫”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期待和思念之情。 “长安不见,烽起夕阳间,魂欲断、酒初醒,独下危梯去。”最后一句描绘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他看不到长安(即诗人所在之地),烽火在夕阳中升起,心中的思念和忧虑如断魂一般。酒醒之后,他独自走下楼梯,继续面对生活的艰辛。这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同时也为整首诗画上了句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楼横北固,尽日厌厌雨。
欸乃数声歌,但渺漠、江山烟树。
寂寥风物,三五过元宵,寻柳眼,觅花英,春色知何处。
落梅呜咽,吹彻江城暮。
脉脉数飞鸿,杳归期、东风凝伫。
长安不见,烽起夕阳间,魂欲断、酒初醒,独下危梯去。

关键词解释

  • 江山

    读音:jiāng shān

    繁体字:江山

    短语:国家 国度 邦 国

    英语:country

    意思:
     1.江河山岳。
      ▶《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

  • 欸乃

    读音:ǎi nǎi

    繁体字:欸乃

    意思:
     1.象声词。摇橹声。
      ▶唐·元结《欸乃曲》:“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题注:“棹舡之声。”
      ▶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 渺漠

    读音:miǎo mò

    繁体字:渺漠

    意思:
     1.广漠无际。
      ▶晋·葛洪《<关尹子>序》:“茫茫乎若履横杖而浮乎大海之渺漠。”
      ▶宋·张表臣《蓦山溪•游甘露寺》词:“欸乃数声歌,但渺漠、江山烟树。”

  • 烟树

    引用解释

    亦作“烟树”。 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唐 孟浩然 《闲园怀苏子》诗:“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元 周孚先 《蝶恋花》词:“舟艤津亭何处?晓起瓏璁,回首迷烟树。”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我记住远地烟树,就系君去处。”

    读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