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粉泪(56首)》 暴虐秦皇绝千古,未闻博浪狙张良。

暴虐秦皇绝千古,未闻博浪狙张良。

意思:暴君秦始皇绝千古,没有听说博浪猴子张良。

出自作者[现代]陈独秀的《金粉泪(56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历史上的三位著名人物——唐皇、暴虐的秦皇和张良,通过严刑重典、炮烙凌迟等手段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些人物的看法。 首句“严刑重典事唐皇”,唐皇指的是唐朝的皇帝,他们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和制度,这反映了诗人对唐朝政治的看法。诗人可能认为,这种严刑重典的政策导致了社会的紧张和不安定。 “炮烙凌迟亦大方”一句,诗人借用了商纣王的酷刑——炮烙之刑来形容秦皇的暴虐手段。诗人可能认为,这种极端的刑罚不仅违反人道,而且也绝非明智之举。 “暴虐秦皇绝千古”一句,诗人直接批评了秦始皇的暴虐行为,认为这种行为将永载史册,绝非明智之举。 最后,“未闻博浪狙张良”一句,诗人以张良为反面例子,赞扬了他的智谋和勇气,暗示了暴虐行为的愚蠢和不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三位历史人物的不同行为和结果,表达了对政治权力的反思和对智慧和勇气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严刑重典事唐皇,炮烙凌迟亦大方。
暴虐秦皇绝千古,未闻博浪狙张良。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他是杰出的政论家,其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关键词解释

  • 张良

    读音:zhāng liáng

    词语解释

    ⒈  汉初大臣。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河南郏县东)人。祖与父都是韩国大臣。秦灭韩后,他图谋复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楚汉战争期间,提

  • 秦皇

    读音:qín huáng

    繁体字:秦皇

    意思:指秦始皇。
      ▶汉·班彪《王命论》:“秦皇东游以厌其气,吕后望云而知所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唐·李白《大

  • 博浪

    读音:bó làng

    繁体字:博浪

    意思:
     1.地名。即博浪沙。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一》:“张良以五世相韩,椎秦始皇于博浪之中。”详“博浪沙”。
     
     2.轻佻,风流。
      ▶《

  • 暴虐

    读音:bào nüè

    繁体字:暴虐

    短语:酷 暴戾恣睢 暴戾

    英语:tyrannical

    意思:
     1.凶狠残酷。
      ▶《左传•宣公三年》:“商纣暴虐,鼎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