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得古莲塘》 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

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

意思: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

出自作者[唐]陈陶的《赋得古莲塘》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古代吴王阖闾宫中采莲的娃子、明珠配饰和美丽的江头废苑。诗中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首句“阖闾宫娃能采莲”中,“阖闾宫娃”指的是吴王阖闾的宫中年轻女子,她们能采莲,展现出她们的活泼和灵巧。采莲是古代江南地区非常常见的活动,诗人通过描绘采莲场景,展现出宫娃们的青春活力。 “明珠作佩龙为船”一句中,“明珠作佩”形象地描绘了宫娃们华丽的装扮,而“龙为船”则暗示了她们乘坐的是华丽精致的船只,进一步展现了她们的富贵和尊贵。“三千巧笑不复见”一句,诗人用“三千”这个数字来形容宫娃的数量之多,但如今却不见她们的身影,表达了过去的繁华不再。 “江头废苑花年年”一句中,“江头废苑”暗示了吴王的宫殿如今已经荒废,只有花木依旧年年开放。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场景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宫娃、明珠、花木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吴王的奢华生活和曾经的繁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
三千巧笑不复见,江头废苑花年年。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临别,陶亦赋诗以送。相传他后来白日升天而去。(全唐诗作“大中时,游学长安。南唐升元中,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升元中距大中中几九十年。陶遣莲花妓事,在咸通中,赠诗已有“老去风情薄似云”句,那得至升元中还在?可知全唐诗不确)陶著有文录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人”。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宋大中时,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其《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把残酷现实与少妇美梦交替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至今仍脍炙人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漫游浙江、福建、广东时,曾路过今闽东地区,并留下了《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等诗。

关键词解释

  • 采莲

    读音:cǎi lián

    繁体字:埰蓮

    意思:(参见採莲,采莲)

    造句:

  • 明珠

    读音:míng zhū

    繁体字:明珠

    短语:蓝宝石 宝石 绿宝石 玛瑙 红宝石 瑰 珠翠

    英语:bright phearl

    意思:
     1.光泽晶莹的珍珠。

  • 阖闾

    读音:hé lǘ

    繁体字:闔閭

    意思:(阖闾,阖闾)

     1.即阖庐。
      ▶春秋末吴的国君,名光。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曾伐楚入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在檇李(今浙江·嘉

  • 宫娃

    读音:gōng wá

    繁体字:宮娃

    意思:(宫娃,宫娃)
    宫女。
      ▶唐·王维《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诗:“座客香貂满,宫娃绮帐张。”
      ▶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四海平安绝士马,五谷丰登没战伐,寡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