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杏坛坊》 自笑不如虎贲士,翻令捉臂笑儒冠。

自笑不如虎贲士,翻令捉臂笑儒冠。

意思:嘲笑自己不如虎贲武士,反而让拉着他的胳臂笑儒冠。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杏坛坊》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多年的文人生涯后,对人生和自己的反思。驷马指四匹马拉的车,这里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也暗示了作者对权力的向往。 首句“几年文字齿将刓”,表达了作者在文人生涯中的经历和感受。文字,指的是写作和文学,齿将刓则表示年龄的增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文人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许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雄心壮志和理想都已经逐渐消磨。 “驷马今游一驻鞍”则表达了作者对权力和地位的向往。驷马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游和驻鞍则表达了作者对权力的追求和向往。这句话也暗示了作者在经历了多年的文人生涯后,开始考虑转向政治领域,追求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自笑不如虎贲士”,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选择。虎贲士是古代宫廷中的护卫士兵,他们忠诚勇敢,不畏艰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不如虎贲士的感慨,也表达了对自己文人生涯的反思。 “翻令捉臂笑儒冠”,最后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自我嘲笑和无奈。儒冠是古代读书人的代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曾经作为文人,却无法像虎贲士那样忠诚勇敢、不畏艰难的无奈和嘲笑。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无法摆脱文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多年的文人生涯后,对人生和自己的反思。作者渴望权力和地位,但又对自己的文人生涯感到无奈和反思,最终只能自我嘲笑和感慨。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几年文字齿将刓,驷马今游一驻鞍。
自笑不如虎贲士,翻令捉臂笑儒冠。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贲士

    读音:bēn shì

    繁体字:賁士

    意思:(贲士,贲士)
    勇士。
      ▶《墨子•备梯》:“令贲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又听城鼓之音而入。”

    解释:1.勇士。

  • 不如

    读音:bù rú

    繁体字:不如

    英语:not equal to

    意思:
     1.比不上。
      ▶《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

  • 虎贲

    读音:hǔ bēn

    繁体字:虎賁

    英语:knight; warrior

    意思:(虎贲,虎贲)

     1.勇士之称。贲,通“奔”。
      ▶《书•<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

  • 儒冠

    读音:rú guān

    繁体字:儒冠

    意思: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