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舒国裳修撰调闽舶提举》 峨冠何如人,携我相与俱。

峨冠何如人,携我相与俱。

意思:峨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带着我一起都。

出自作者[明]汪应轸的《送舒国裳修撰调闽舶提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祭祀的场景,通过祭司的行为和心态,表达了诗人对于职业操守、道德规范以及人生价值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句“庖祝有分守,而欲侵其厨”描绘了祭司(庖祝)虽然各有分工,但却想要越界侵犯他人的工作领域。“分守”二字凸显了诗人对于职业操守和规则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个体欲望的膨胀。 接着,“峨冠何如人,携我相与俱”描绘了祭司身着高冠盛装,邀请诗人一同参与祭祀的场景。这里的“峨冠”形象地展现了祭司的威严和尊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祭司的敬重。 “微哉烹醢身,谁为蠲濯壶”一句中,诗人以烹饪和洗涤为比喻,表达了对于个体在履行职责时的微不足道,以及无人替代的孤独感。这里的“微哉”二字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体在宏大社会中的渺小和无力感。 “芳臭自云荐,公尸色未愉”一句则表达了虽然祭祀品(芳臭)已经呈上,但主神(公尸)却并未因此感到愉悦。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表面形式无法取代内心真诚的思考。 “摄衣入庙门,匍匐投遐区”描绘了诗人在祭祀仪式结束后,恭敬地退出庙宇的场景。这里的“匍匐”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虔诚和恭敬。 “同愆不同谪,无乃矜庸愚”则表达了虽然同样犯了错误,但不同的人受到的惩罚却不同,这也许是因为人们只会同情平庸和愚蠢的人。这里的“矜庸愚”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偏见的思考。 最后一句“相期厉珪璋,临别重踟蹰”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期望朋友能够磨砺自己,成为像玉一样高贵和有德行的人。这里的“厉珪璋”寓意着诗人对于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祭祀场景和祭司的行为心态,表达了诗人对于职业操守、道德规范以及人生价值的思考。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和个体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庖祝有分守,而欲侵其厨。
峨冠何如人,携我相与俱。
微哉烹醢身,谁为蠲濯壶。
芳臭自云荐,公尸色未愉。
摄衣入庙门,匍匐投遐区。
同愆不同谪,无乃矜庸愚。
相期厉珪璋,临别重踟蹰。

关键词解释

  • 相与

    读音:xiāng yǔ

    繁体字:相與

    短语:相处 处

    英语:get along with

    意思:(相与,相与)

     1.相处;相交往。
      ▶《易•大过

  • 何如

    读音:hé rú

    繁体字:何如

    英语:how about

    意思:
     1.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
      ▶《新

  • 峨冠

    读音:é guān

    繁体字:峨冠

    意思:高冠。
      ▶宋·陆游《登灌口庙东大楼观岷江雪山》诗:“我生不识柏梁·建章之宫殿,安得峨冠侍游宴。”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摺:“他则待人前卖弄些好粧梳,扮一个峨冠士大夫

  • 我相

    读音:wǒ xiāng

    繁体字:我相

    意思:佛教语。我、人等四相之一。指把轮回六道的自体当做真实存在的观点。佛教认为是烦恼之源。
      ▶《金刚经•大乘正宗分》:“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