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韩晋公晦日呈诸判官》 不是风光催柳色,却缘威令动阳和。

不是风光催柳色,却缘威令动阳和。

意思:是不是风光催柳色,但由于威令动阳和。

出自作者[唐]顾况的《奉和韩晋公晦日呈诸判官》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江南无处不闻歌,晦日中军乐更多》是一首描绘江南军营生活场景的诗,通过对军营中歌舞盛况的描绘,表达了军威严明、军纪整肃、军心愉悦的氛围。 首句“江南无处不闻歌”直接点明江南军营中歌声不断,无处不在,生动描绘出军营中欢歌笑语的场景。而“晦日中军乐更多”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欢乐的程度,指出在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日)的军营中,歌声更是多姿多彩,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第二句“不是风光催柳色”描绘了军营中的风光,但并非是催生欢乐的原因,而是为欢乐的场景增添了一抹美丽的色彩。这里的“风光”并非是指自然风光,而是指军营中的环境氛围。而“催柳色”则形象地描绘了军营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场景。 最后一句“却缘威令动阳和”则揭示了军营中欢乐的原因。这里的“威令”是指军中的纪律和命令,“阳和”则是指春天的温暖气息。诗人通过“却缘”一词,将威严的军令与温暖的春天联系起来,表达了军纪严明、军心愉悦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军营中歌舞盛况的描绘,展现了江南军营中的威武之师、纪律严明、军心愉悦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军营生活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南无处不闻歌,晦日中军乐更多。
不是风光催柳色,却缘威令动阳和。
作者介绍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关键词解释

  • 阳和

    读音:yáng hé

    繁体字:陽和

    英语:Duong Hoa

    意思:(阳和,阳和)

     1.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 风光

    读音:fēng guāng

    繁体字:風光

    短语:景 景观 色

    英语:(n) natural scenic view

    意思:(风光,风光)

     1.风以及草木上

  • 不是

    读音:bú shì

    繁体字:不是

    短语:讹误 错误 不对 大过 谬误 病 错 差错 偏向 谬 过错 错处 差 误 偏差 讹

    英语:(n) blame or fault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