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禽栖息不闻声,独向三更月里鸣。
意思:大家禽栖息没有听到声音,只有到三更月里鸣叫。
出自作者[宋]舒邦佐的《闻杜鹃》
全文赏析
这首诗《众禽栖息不闻声,独向三更月里鸣》是一首描绘夜晚静谧环境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精妙的比喻,将夜晚的静谧与鸟儿的鸣叫描绘得淋漓尽致。
首句“众禽栖息不闻声”,诗人以简洁的笔墨描绘出夜晚的静谧,所有的禽鸟都已安静地栖息,听不到它们的鸣叫声,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这种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安静、平和的夜晚场景。
“独向三更月里鸣”一句,诗人以鸟儿为视角,描绘出它们在深夜月光下鸣叫的情景。这里的“独”字用得巧妙,既表达了夜晚的寂静,又突出了鸟儿的独特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终日劝归归未肯”一句,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儿比作是整天在劝人归家的人,但鸟儿却不肯让人归家,以此来表达人们对归家的渴望和禽鸟的坚持。这里的比喻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故教枕上听分明”一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鸟鸣声的清晰可闻,通过“枕上听分明”这一细节,将读者带入到诗人所描绘的夜晚环境之中,使人感受到夜晚的静谧和鸟鸣的清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精妙的比喻,将夜晚的静谧与鸟儿的鸣叫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禽鸟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的比喻和细节描写也使得这首诗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