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杜鹃》 众禽栖息不闻声,独向三更月里鸣。

众禽栖息不闻声,独向三更月里鸣。

意思:大家禽栖息没有听到声音,只有到三更月里鸣叫。

出自作者[宋]舒邦佐的《闻杜鹃》

全文赏析

这首诗《众禽栖息不闻声,独向三更月里鸣》是一首描绘夜晚静谧环境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精妙的比喻,将夜晚的静谧与鸟儿的鸣叫描绘得淋漓尽致。 首句“众禽栖息不闻声”,诗人以简洁的笔墨描绘出夜晚的静谧,所有的禽鸟都已安静地栖息,听不到它们的鸣叫声,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这种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安静、平和的夜晚场景。 “独向三更月里鸣”一句,诗人以鸟儿为视角,描绘出它们在深夜月光下鸣叫的情景。这里的“独”字用得巧妙,既表达了夜晚的寂静,又突出了鸟儿的独特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终日劝归归未肯”一句,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儿比作是整天在劝人归家的人,但鸟儿却不肯让人归家,以此来表达人们对归家的渴望和禽鸟的坚持。这里的比喻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故教枕上听分明”一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鸟鸣声的清晰可闻,通过“枕上听分明”这一细节,将读者带入到诗人所描绘的夜晚环境之中,使人感受到夜晚的静谧和鸟鸣的清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精妙的比喻,将夜晚的静谧与鸟儿的鸣叫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禽鸟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的比喻和细节描写也使得这首诗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众禽栖息不闻声,独向三更月里鸣。
终日劝归归未肯,故教枕上听分明。

关键词解释

  • 闻声

    读音:wén shēng

    繁体字:聞聲

    意思:(闻声,闻声)
    I

     1.听到声音。
       ▶前蜀·毛文锡《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李木庵《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

  • 栖息

    读音:qī xī

    繁体字:棲息

    短语:待 栖 留 滞留 停留 停 逗留 羁 闷 羁留 盘桓

    英语:perch

    意思:(栖息,栖息)
    亦作“栖息”。

  • 众禽

    读音:zhòng qín

    繁体字:眾禽

    意思:(众禽,众禽)
    诸鸟;普通的鸟。
      ▶汉·祢衡《鹦鹉赋》:“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旧唐书•韦思谦传》:“鵰鹗鹯鹰,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狎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