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居未变先秦俗,刳木犹疑太古舟。
意思:板在未改变先秦风俗,剖开大树还是怀疑太古代船。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嘉陵江》
全文赏析
这首诗《嘉陵江水向西流》是一首描绘嘉陵江美景和历史文化的优美诗篇。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嘉陵江水向西流,乱石惊滩夜未休”描绘了嘉陵江的壮丽景色和其独特的自然特点。嘉陵江是中国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四川盆地,水流湍急,乱石惊涛,景色壮美。诗人用“向西流”来形容江水的流向,生动地描绘出江水的流向和地势特点,同时也暗示了嘉陵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其次,“乱石惊滩夜未休”一句,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江滩,展现了嘉陵江的宁静与神秘。在夜色中,江水依然不停地流淌,石头和滩涂发出惊心动魄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接着,“岩畔苍藤悬日月,崖边瑶草记春秋。”这句诗描绘了嘉陵江边的自然风光,山岩上长满了苍老的藤蔓,悬崖边开着美丽的瑶草,这些自然景观记录着时间的流逝,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板居未变先秦俗”一句,诗人通过描绘居住方式的变化,展现了嘉陵江畔人民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这里的居民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他们仍然保留着先秦时期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最后,“刳木犹疑太古舟”和“三十六程知远近”两句诗,诗人通过描绘船只和行程,展现了嘉陵江的交通状况和地理特点。刳木是指船只的制作,诗人用“犹疑太古舟”来形容船只的制作水平之高,暗示了这里曾经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而“三十六程知远近”则表明嘉陵江的行程长且复杂,但也正因如此,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整首诗通过对嘉陵江美景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历史、传承文化、保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寓意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历史韵味的嘉陵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