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陈梅垣》 一枝潇洒无尘涴,半夜高寒对月明。

一枝潇洒无尘涴,半夜高寒对月明。

意思:一枝潇洒没有灰尘沾到,半夜高寒回答月明。

出自作者[宋]王义山的《赠陈梅垣》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诗人内心感受的诗,通过对竹篱、月光、月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平静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句“竹外重门不待扃,此垣缭绕自天成。”描绘了篱笆外的大门敞开,不需要锁闭,这个篱笆墙缭绕自然形成,仿佛是天工而成。这里的“重门”暗示了内部的空间,“垣”则是指篱笆墙,而“缭绕”则描绘了其自然形成的形态。整个句子给人一种宁静、自然的感觉。 “一枝潇洒无尘涴,半夜高寒对月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篱笆内清幽的景象,一枝竹子潇洒地立着,没有任何尘垢,半夜时分,诗人对着明亮的月光,感到高寒。这里的“无尘涴”进一步强调了篱笆内环境的清幽,而“对月明”则描绘了月夜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欣赏自然的心境。 “特立丰标仁者静,生平骨格圣之清。”这两句诗人借用了“特立丰标”和“圣之清”的词汇,来形容篱笆内的人或物,表达了诗人对仁者静和圣人清的欣赏。这里的“特立丰标”可以理解为独特且高耸的样子,而“仁者静”和“圣之清”则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最后两句“纵饶曾与逋仙约,只许溪前见影横。”诗人提到曾经与梅花仙约,但实际上只能够在溪前看到月影横斜。这里诗人运用了“逋仙”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月夜的美景和诗人的欣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竹篱、月光、月影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诗中也借用了儒家思想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竹外重门不待扃,此垣缭绕自天成。
一枝潇洒无尘涴,半夜高寒对月明。
特立丰标仁者静,生平骨格圣之清。
纵饶曾与逋仙约,只许溪前见影横。

关键词解释

  • 月明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 无尘

    读音:wú chén

    繁体字:無塵

    意思:(无尘,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崔橹《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杜荀鹤《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

  • 高寒

    读音:gāo hán

    繁体字:高寒

    英语:high and cold

    意思:
     1.指月光;月亮。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明

  • 一枝

    引用解释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

  • 潇洒

    读音:xiāo sǎ

    繁体字:瀟灑

    短语:绘声绘色 活泼 活 有声有色 呼之欲出 有血有肉 声泪俱下 飘洒

    英语:pizazz

    意思:(参见潇洒,潇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