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湖二首》 宋都南野水,花柳媚名园。

宋都南野水,花柳媚名园。

意思:宋都南野水,花柳媚名园。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南湖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宋都南野园林景色的诗,整体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首联“宋都南野水,花柳媚名园。”开篇点题,描绘了宋都南野的名园景色,水波粼粼,花柳繁茂,一派媚人的风光。 颔联“鸟起沙留迹,鱼惊浪结痕。”生动描绘了鸟飞鱼跃的场景,鸟儿飞起,留下痕迹在沙滩上,鱼儿惊动,激起波痕在水面。这两句以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示了园林中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朱桥通别岛,白路出荒村。”描绘了园林的布局和周边环境,红色的桥连接着主岛和别岛,白色的路通向荒凉的村庄。这两句诗以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尾联“城邑虽云迩,常无车马喧。”虽然城市很近,但这里常常没有车马的喧闹,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整首诗描绘了宋都南野园林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人的描绘细腻生动,语言流畅优美,读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宋都南野水,花柳媚名园。
鸟起沙留迹,鱼惊浪结痕。
朱桥通别岛,白路出荒村。
城邑虽云迩,常无车马喧。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南野

    读音:nán yě

    繁体字:南野

    意思:
     1.南面的田野。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指苍梧山,在今湖南省。
      ▶《后汉书•郅恽传》:“吾足矣

  • 花柳

    解释

    花柳 huāliǔ

    (1) [flowers and willows]∶鲜花杨柳

    花柳的巷,管弦的楼。——《西游记》

    (2) [brothel]∶妓院

    (3) [prostitute]∶妓女

    (4) [

  • 水花

    引用解释

    1.亦作“ 水华 ”。荷花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宋 朱熹 《置酒白莲沼上》诗:“共怜的皪水花净,并倚离披风盖凉。”《广群芳谱·花谱八·荷花一》:“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一名水芝,一名水芸,一名泽芝,一名水旦,一名水华。”

    2.萍的

  • 名园

    读音:míng yuán

    繁体字:名園

    意思:(名园,名园)
    着名的园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唐·杜甫《奉汉中王手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