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德清》 木酊谁家缥缈亭,画堂临水更虚明。

木酊谁家缥缈亭,画堂临水更虚明。

意思:木酩酊大醉谁家缥缈亭,画堂临水更虚明。

出自作者[宋]姜夔的《过德清》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木酊谁家缥缈亭,画堂临水更虚明。
经过此处无相识,塔下秋云为我生。》,作者是谁并不影响我们对这首诗的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路过一座缥缈亭时的所见所思。 首句“木酊谁家缥缈亭,画堂临水更虚明。”中,“木酊”是脚步声的拟态,“谁家”表达了作者对这座亭子的好奇和未知感。缥缈亭在水中,更显出其虚无和神秘。 “经过此处无相识,塔下秋云为我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在这个陌生地方的感觉。他没有遇到认识的人,只有塔下的秋云为他而生,仿佛他成为了这个环境的唯一主角。 整体来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如缥缈亭、画堂、水、秋云等,营造了一种神秘、孤独、虚无而美丽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感觉和情感,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孤独的接纳。 此外,从语言和结构上来看,这首诗也十分精妙。诗句流畅自然,富有音乐感,且通过押韵和句式的变化,使得诗歌整体结构紧凑而富有变化。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富有情感和美感的诗,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秘、孤独而美丽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孤独的接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木酊谁家缥缈亭,画堂临水更虚明。
经过此处无相识,塔下秋云为我生。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姜夔(kuí)(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画堂

    读音:huà táng

    繁体字:畫堂

    英语:A hall with colorful paintings

    意思:(画堂,画堂)

     1.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
      ▶《汉书•成帝纪

  • 缥缈

    读音:piāo miǎo

    繁体字:縹緲

    英语:dimly discernible; misty

    意思:(缥缈,缥缈)
    亦作“缥眇”。亦作“缥渺”。
     
     1.高远隐约貌。

  • 谁家

    读音:shuí jiā

    繁体字:誰家

    意思:(谁家,谁家)

     1.何家,哪一家。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
      ▶《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忍耐不住,按定

  • 虚明

    读音:xū míng

    繁体字:虛明

    意思:(虚明,虚明)

     1.空明;清澈明亮。
      ▶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唐·杜甫《夏夜叹》诗:“仲夏苦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