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至和杂书五首·八月十二日》 稜层雁塔挂千灯,密意虽通语还并。

稜层雁塔挂千灯,密意虽通语还并。

意思:陈棱层雁塔挂千灯,密意虽通语并入。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至和杂书五首·八月十二日》

全文创作背景

蔡襄的《至和杂书五首·八月十二日》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时期,蔡襄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 这首诗以“秋色”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诗中写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水面上的景色,以及远处山峦的烟雾缭绕。接着,诗人又写道:“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里通过山、水、天、草等元素的组合,表现出秋天的美丽和凄凉。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也抒发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楼中天月色净,玉山禾熟秋云映。
草边水际见流萤,流萤独自寻香径。
稜层雁塔挂千灯,密意虽通语还并。
城上惊乌飞复啼,落泊无依终不定。
欲下长桥夜漏深,灯台飘灺青梧阴。
仙人若也乘鸾去,彩雾千重何处寻。
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雁塔

    读音:yàn tǎ

    繁体字:雁塔

    英语:Yanta Tower

    意思:
     1.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摩诃萨埵宜知是时。’言声未

  • 通语

    读音:tōng yǔ

    繁体字:通語

    英语:Tong Yu

    意思:(通语,通语)

     1.传达话语。
      ▶《汉书•佞幸传•淳于长》:“长主往来通语东宫。”
      ▶《汉书•匈

  • 密意

    读音:mì yì

    繁体字:密意

    意思:
     1.亲密的情意。
      ▶南朝·陈徐陵《洛阳道》诗之二:“相看不得语,密意眼中来。”
      ▶宋·张先《武陵春》词:“秋染青溪天外水,风棹采菱还。波上逢郎密意传,语近隔丛莲

  • 挂千

    读音:guà qiān

    繁体字:掛千

    英语:hanging items

    意思:亦作“挂千”。

    造句:蚁穿万孔萃,蛛挂千丝扰。冰挂千姿百态,耀眼夺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