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日舟行》 弄春草色偏宜远,绕竹溪流不觉长。

弄春草色偏宜远,绕竹溪流不觉长。

意思:弄春草色偏宜远,在竹溪流不觉长。

出自作者[明]文徵明的《春日舟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日出、山川、草木、溪流、花柳、麦菜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宁静、美丽和富饶。 首句“日出吴山敛雾苍,平桡十里下横塘”,描绘了日出的景象,太阳从吴山上升起,带走了山间的雾气,使山峦显得更加苍茫而富有神秘感。接着描述了船只在宽广的河流中平稳地行驶,十里之外就是横塘。这两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日出江行的画面。 “弄春草色偏宜远,绕竹溪流不觉长”,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色。春草在轻风中摇曳,颜色特别宜人;小溪绕着竹林流淌,让人不觉其远。这两句诗将自然美与乡村的生活气息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一坞人烟自花柳,千畦麦菜间青黄”,这两句描绘了乡村的居民生活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乡村的小屋里升起了袅袅炊烟,柳树和花树在春风中自开自落;麦田和菜畦里麦子青黄相间,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 “不因出郭供人事,负却风光二月强”,作者在此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如果没有出郭来办些人事,辜负了这美好的风光就算是二月里也强不起来了。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出、山川、草木、溪流、花柳、麦菜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宁静、美丽和富饶。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画面生动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日出吴山敛雾苍,平桡十里下横塘。
弄春草色偏宜远,绕竹溪流不觉长。
一坞人烟自花柳,千畦麦菜间青黄。
不因出郭供人事,负却风光二月强。

关键词解释

  • 竹溪

    读音:zhú xī

    繁体字:竹溪

    意思:(参见竹谿)
    竹林与溪水。指清幽的境地。
      ▶唐·周贺《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诗:“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

    解释:1.竹林与溪水。指清幽

  • 春草

    读音:chūn cǎo

    繁体字:春草

    英语:Spring grass.

    意思:
     1.春天的草。
      ▶晋·潘岳《内顾》诗之一:“春草郁青青,桑柘何奕奕。”
      ▶南朝·宋·谢灵运

  • 不觉

    读音:bù jué

    繁体字:不覺

    英语:unconsciously

    意思:(不觉,不觉)

     1.沉睡不醒。
      ▶《战国策•魏策二》:“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

  • 弄春

    读音:nòng chūn

    繁体字:弄春

    意思:谓在春日弄姿。
      ▶明徐渭《赋得万绿枝头红一点》诗:“名园树树老啼莺,叶底孤花巧弄春。”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游春黄胖诗》:“席间分题,有赋《游春黄胖诗》云:‘

  • 偏宜

    读音:piān yí

    繁体字:偏宜

    意思:最宜;特别合适。
      ▶前蜀·李珣《浣溪纱》词:“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低矮矮的冠儿偏宜戴,笑吟吟地喜满香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