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夜雨意》 风条不动柱础湿,初夜深砌吟蝼蛄。

风条不动柱础湿,初夜深砌吟蝼蛄。

意思:风条不动柱础湿,当初深夜砌吟蝼蛄。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夏夜雨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寂静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沉郁、静谧的氛围。 首句“凝云遮汉月不舒”描绘了天空的情况,浓重的云彩遮挡住了银河和月亮,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次句“微电时照东南隅”则进一步描绘了天气的变化,时不时的闪电照亮了东南角落,预示着风暴的来临,增强了整个场景的生动感和动态美。 接着,“风条不动柱础湿”描绘了风暴前的宁静,树枝静止不动,而柱子下的石础已经被湿气浸润,这种静谧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暴风雨前的宁静。 最后一句“初夜深砌吟蝼蛄”则以蝼蛄的鸣叫声结尾,表现了深夜的寂静和孤独感,同时也增强了整个场景的生动感和真实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动物声音的模仿,营造了一种沉郁、静谧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深夜的寂静和暴风雨前的压抑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凝云遮汉月不舒,微电时照东南隅。
风条不动柱础湿,初夜深砌吟蝼蛄。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柱础

    读音:zhù chǔ

    繁体字:柱礎

    意思:(柱础,柱础)
    承柱的础石;柱下的基础。
      ▶《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
      ▶《晋书•四夷传•秦国》:“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
      ▶唐·

  • 蝼蛄

    读音:lóu gū

    繁体字:螻蛄

    英语:mole criket

    意思:(蝼蛄,蝼蛄)
    昆虫名。背部茶褐色,腹部灰黄色,前脚大,呈铲状,适于掘土,有尾鬚。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吃农作物嫩茎。有的地

  • 夜深

    读音:yè shēn

    繁体字:夜深

    英语:late at night; in the dead of night

    意思:犹深夜。
      ▶唐·杜甫《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 风条

    读音:fēng tiáo

    繁体字:風條

    意思:(风条,风条)

     1.传说中的草名。
      ▶《山海经•中山经》:“有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丛生,名曰风条,可以为簳。”一本作“夙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