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 闭户莫教风扫地,卷帘疑有月临轩。

闭户莫教风扫地,卷帘疑有月临轩。

意思:闭户不教风扫地,卷帘怀疑有月临轩。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秀美的山林景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恬静。 首联“宝云楼阁闹千门,林静初无一鸟喧”中,诗人以“宝云楼阁”形容山林的秀美,以“闹千门”描绘了山林间的热闹景象。而“林静初无一鸟喧”则进一步凸显了山林的静谧,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恬美。 颔联“闭户莫教风扫地,卷帘疑有月临轩”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室内的宁静和恬美。闭关静坐,不让风吹扫室内,卷起帘子,仿佛月亮就在窗前,让人感受到一种清静、恬淡的氛围。 颈联“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蒙已敛昏”中,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水光和山色的美景。水波荡漾,浮动着碧绿的色彩,而山色渐暗,笼罩在暮色之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尾联“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阵言”中,诗人通过赞美友人汤休的奇绝诗句,表达了对盐絮般细腻诗意的赞美,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赞美,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恬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赞美友人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诗意的独特感受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宝云楼阁闹千门,林静初无一鸟喧。
闭户莫教风扫地,卷帘疑有月临轩。
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蒙已敛昏。
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阵言。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临轩

    读音:lín xuān

    繁体字:臨軒

    意思:(临轩,临轩)

     1.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如车之轩,故称。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御亲临轩,诘以不

  • 卷帘

    读音:juàn lián

    繁体字:卷簾

    意思:(卷帘,卷帘)
    捲起或掀起帘子。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五代·张泌《江城子》词:“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

  • 闭户

    读音:bì hù

    繁体字:閉戶

    意思:(闭户,闭户)
    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
      ▶《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
      ▶李善注引《楚国先贤传》:“孙敬入学,闭户牖,精力过人,太

  • 莫教

    读音:mò jiào

    繁体字:莫教

    意思:犹莫非。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吴教授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锦儿,怎知道我和王七三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解释:1

  • 风扫

    读音:fēng sǎo

    繁体字:風掃

    意思:(风扫,风扫)

     1.风吹。
      ▶唐·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诗之一:“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宋·范浚《岁暮喜晴》诗:“风扫断云齐万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