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临江仙·不比寻常三五夜》 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意思:没有言辞通宵看,行动是隔着年期。

出自作者[宋]郑无党的《临江仙·不比寻常三五夜》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不比寻常三五夜,万家齐望清辉。烂银盘透碧琉璃。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试问嫦娥还记否,玉人曾折高枝。明年此夜再圆时。阖开东府宴,身在凤凰池》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的诗。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而月亮则是中秋的重要象征。这首诗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之夜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首句“不比寻常三五夜,万家齐望清辉。”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不同于寻常的月夜,中秋之夜的月亮特别明亮,照耀着千家万户。这句诗表达了中秋之夜的特殊魅力,也暗示了人们对月亮的特殊情感。 “烂银盘透碧琉璃。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这句诗描绘了中秋月亮的美丽和人们对月亮的痴迷。月亮如同银盘一样明亮,透过碧琉璃般的夜空,令人赞叹不已。诗人鼓励人们不要吝惜时间,即使是一晚上也要欣赏这难得的美景,因为这样的夜晚可能要等到下一年才能再次见到。 “试问嫦娥还记否,玉人曾折高枝。”这句诗以嫦娥为引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回忆。诗人似乎在问嫦娥是否还记得曾经有人在她身边折过树枝。这个比喻暗示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向往。 “明年此夜再圆时。阖开东府宴,身在凤凰池。”在期待中,诗人想象着明年的中秋之夜再次团圆。他想象着在那时,所有的家庭都会举办宴会,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而他自己也会身在凤凰池这样的高级场所,参与庆祝活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团圆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对团圆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比寻常三五夜,万家齐望清辉。
烂银盘透碧琉璃。
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试问嫦娥还记否,玉人曾折高枝。
明年此夜再圆时。
阖开东府宴,身在凤凰池。

关键词解释

  • 年期

    读音:nián qī

    繁体字:年期

    意思:
     1.年纪的期限,寿限。
      ▶《抱朴子•任命》:“年期奄冉而不久,託世飘迅而不再。”
     
     2.规定的年限。
      ▶明·李东阳《明故翰林院编修谢公墓

  • 终夕

    读音:zhōng xī

    繁体字:終夕

    意思:(终夕,终夕)
    通宵;彻夜。
      ▶《左传•昭公二十年》:“终夕与于燎。”
      ▶唐·杜甫《八哀诗•故着作郎贬臺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