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甘露寺北轩》 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

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

意思:天和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傍晚钟声。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寄题甘露寺北轩》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描绘了作者在北轩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句“曾向蓬莱宫里行”引入了神秘的象征——蓬莱宫,暗示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接下来,“北轩阑槛最留情”表明作者在北轩的阑槛前流连忘返,这里的“留情”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情感。 “孤高堪弄桓伊笛”和“缥缈宜闻子晋笙”两句,分别以桓伊和子晋的笛声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高雅、孤高之美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诗将自然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天接海门秋水色”和“烟笼隋苑暮钟声”两句,描绘了北轩阑槛外的秋景,海门的秋水和隋苑的暮钟声,都为整首诗增添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最后,“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的淡泊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也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情感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非常优美,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舒适和愉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向蓬莱宫里行,北轩阑槛最留情。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
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海门

    读音:hǎi mén

    繁体字:海門

    英语:sea gate

    意思:(海门,海门)
    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宋·

  • 秋水

    读音:qiū shuǐ

    繁体字:秋水

    短语:秋波

    英语:autumn water

    意思: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