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溪州使君》 凤衔泥诏辞丹阙,雕倚霜风上画旗。

凤衔泥诏辞丹阙,雕倚霜风上画旗。

意思:凤衔泥诏书言辞丹阙,雕倚霜风旗上画。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送溪州使君》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兵寇伤残国力衰》是一首对国家危难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的诗。它描绘了国家因战争和政治动乱而衰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首句“兵寇伤残国力衰”直接描绘了战争的破坏性和对国家的影响。兵寇,即战争的侵略者,他们的到来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使国家力量衰弱。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就中南土藉良医”一句,暗示了国家的虚弱和无助,只能依靠各地的良医来治疗战争带来的创伤。这里的“良医”可以理解为各种形式的帮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援助。 “凤衔泥诏辞丹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朝廷的衰败和朝廷决策者的无奈。凤衔泥诏辞丹阙,可以理解为朝廷的决策者们为了国家的未来,只能向神灵祈求帮助,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决策者的同情和对未来的担忧。 “雕倚霜风上画旗”一句,通过描绘战旗的形象,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雕倚霜风上画旗,可以理解为战旗在寒风中摇曳,象征着战争的艰难和残酷。 最后两句“灞桥酒醆黔巫月,从此江心两所思”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诗人通过描述灞桥、黔巫等地,表达了对远离家乡、远离故土的无奈和思念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政治、人民等各方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难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兵寇伤残国力衰,就中南土藉良医。
凤衔泥诏辞丹阙,雕倚霜风上画旗。
官职不须轻远地,生灵只是计临时。
灞桥酒醆黔巫月,从此江心两所思。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泥诏

    读音:ní zhào

    繁体字:泥詔

    意思:(泥诏,泥诏)
    泥封之诏书。
      ▶唐·皮日休《卢徵君》诗:“篮轝一云返,泥诏褒不已。”
      ▶宋·张先《破阵乐•钱塘》词:“尽朋游,同民乐,芳菲有主。自此归从泥诏,去

  • 画旗

    读音:huà qí

    繁体字:畫旗

    意思:(画旗,画旗)
    有画饰的旗。
      ▶唐·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诗:“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唐·岑参《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野鹊迎金印,郊云拂画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