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
若览名山志,仍闻招隐篇。
若览名山志,仍闻招隐篇。
意思:
如果览名山志,又听说招隐篇。
出自作者[唐]皇甫冉的《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
全文创作背景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是唐朝诗人皇甫冉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包评事画的一幅山水壁画有关。包评事应是在他的住所或者某个公共场所画了一幅山水壁画,并请皇甫冉观赏。皇甫冉在观看壁画后,深感画面的壮美,同时也对包评事的绘画技艺表示赞叹,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回应包评事,表达了对画作的欣赏和对画家的敬佩之情。
相关句子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
--
出自《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作者:[唐]李白
婉娈名山。
--
出自《四言诗十一首 其十》作者:[汉]嵇康
名山游遍归。
--
出自《阮郎归·旌阳宫殿昔徘徊》作者:[宋]姜夔
名山极历览。
--
出自《明庆寺诗》作者:[隋]江总
遐举游名山。
--
出自《诗》作者:[魏晋]卢谌
却羡名山。
--
出自《行香子·历遍人间》作者:[元]刘处玄
车夫猝无情,此志仍重违。
--
出自《憩昌化民家》作者:[宋]高似孙
画鼓不闻招节拍,锦靴空想挫腰肢。
--
出自《感王将军柘枝妓殁》作者:[唐]张祜
解榻几闻招隐士,炷香终日对韦编。
--
出自《寄吴晞远》作者:[宋]祖秀实
我初闻招便勇往,恨不插翼附骏驹。
--
出自《寒食安厚卿具酒馔邀数君子游压沙寺观梨花独》作者:[宋]强至
狭隘区中世,殷勤招隐篇。
--
出自《贺兰先生诗同陈恬叔易和节度使王汉忠韵》作者:[宋]李廌
从今坐右铭,可刻招隐篇。
--
出自《吾兄文夫宦游天台余将官於江左不胜感离之情》作者:[宋]王淹
寂寥会隐篇,澹荡遗心营。
--
出自《家君为张丈明叔段丈处厚作诗集序小子赞之》作者:[宋]李处权
寄尔太冲招隐篇,归来不用买山钱。
--
出自《招隐卷》作者:[元]王冕
细读山中招隐篇,超然意与烟霞会。
--
出自《伏龙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隐乃唐诗人陈陶故圃曾》作者:[宋]戴复古
诗句原文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
濡翰生新兴,群峰忽眼前。
黛中分远近,笔下起风烟。
岩翠深樵路,湖光出钓船。
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
若览名山志,仍闻招隐篇。
遂令江海客,惆怅忆闲田。
作者介绍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
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
他生当乱离,颇有漂泊之叹,流连景物之余,东南山水,常赋予他以好句,如“燕如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积水长天随远色,荒林极浦足寒云”,“泛舟因度腊,入境便行春”,“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等,并皆清逸。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悲其“长辔未骋,芳兰早凋”,当是指他终年五十余。
关键词解释
名山
读音:
míng shān
繁体字:
名山
英语:
famous mountain; well-known mountain
意思:
1.着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
▶《礼记•礼器》:“是故
名山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