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柳枝词十三首》 多愁万是别离深,折条相赠各沾襟。

多愁万是别离深,折条相赠各沾襟。

意思:多愁万是分离深,折条互相赠都沾湿了衣襟。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柳枝词十三首》

全文创作背景

《柳枝词十三首》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组诗歌,这些诗歌借用了柳枝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和社会的感慨。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历史文化背景:司马光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重视文化、崇尚诗词的时代。同时,柳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用作象征离别、思念等情感的意象,这也为《柳枝词十三首》的创作提供了文化背景。 2. 社会政治背景:司马光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史学家,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关注。他的诗歌中也常常表现出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背景对《柳枝词十三首》创作的影响。 3. 个人情感背景:司马光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爱情等个人情感的思考和抒发。因此,《柳枝词十三首》中的柳枝形象,也可能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情感经历和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柳枝词十三首》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和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是司马光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一组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多愁万是别离深,折条相赠各沾襟。
留住不住居人意,欲去未去行人心。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别离

    读音:bié lí

    繁体字:別離

    短语:分开 别离 解手 诀别

    英语:leave

    意思:(别离,别离)
    离别。
      ▶《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

  • 多愁

    读音:duō chóu

    繁体字:多愁

    意思:常忧愁。
      ▶唐·戴叔伦《江上别张欢》诗:“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宋·王禹偁《遣兴》诗:“百年身世片时间,况是多愁鬓早斑。”

  • 沾襟

    读音:zhān jīn

    繁体字:沾襟

    意思:浸湿衣襟。多指伤心落泪。
      ▶《庄子•应帝王》:“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
      ▶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明·夏完淳《大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