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第五回回前诗》 春因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

春因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

意思:春季因为葳蕤拥有绣被子,仿佛随着仙子别红尘。

出自作者[清]曹雪芹的《第五回回前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确实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篇,它以春夜为背景,描绘了春夜中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春夜中万物因生机勃勃而显得华丽璀璨,如同拥抱着绣花的被子,给人一种恍如仙子从红尘中脱离的感觉。这种描绘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其次,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是谁将我们引入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问谁幻入杂胥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困惑和反思。诗人似乎在问,我们究竟是如何被引入这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界的?这个问题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最后,“千古风流造孽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另一面——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人和事。他们或许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人,或许是那些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人生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反思。这首诗的韵味深长,值得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因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
问谁幻入杂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
作者介绍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关键词解释

  • 葳蕤

    读音:wēi ruí

    繁体字:葳蕤

    英语:luxuriant

    意思:
     1.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汉·东方朔《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 仙子

    读音:xiān zǐ

    繁体字:仙子

    英语:faerie

    意思:
     1.仙人。常用以借称道士。
      ▶唐·孟浩然《游精思观题观主山房》诗:“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
      ▶唐·皎然

  • 红尘

    读音:hóng chén

    繁体字:紅塵

    短语:浊世 江湖 阳间 人世 尘 凡

    英语:human society

    意思:(红尘,红尘)

     1.车马扬起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