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怀》 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

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

意思: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诗将残。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咏怀》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苏杭两地为背景,描绘了那里的美丽景色和良好的政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好官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当好官”,诗人以苏杭两地自古以来就以美景和富饶著称,暗示那里的人民需要一位好官来治理。而接下来的“牧守当今当好官”则表达了诗人对现任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不负众望,为百姓谋福利。 颔联“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苏杭两地游览江山,领略美景的感受。五年时间里,他沉浸在风花雪月之中,尽情享受着那里的美好生活。这里既有对苏杭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诗人自身生活状态的描述。 颈联“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诗人开始转向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起曾经抛开酒杯,尽情欣赏花枝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这两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快乐时光。 尾联“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诗人以自己满头白发归乡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对人生岁月的感慨。诗情酒兴渐阑珊”则表达了诗人对诗酒生活的逐渐淡漠和无奈。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苏杭两地的美丽景色和良好的政治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美好生活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当好官。
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
几时酒盏曾抛却?
何处花枝不把看?
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江山

    读音:jiāng shān

    繁体字:江山

    短语:国家 国度 邦 国

    英语:country

    意思:
     1.江河山岳。
      ▶《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

  • 风月

    读音:fēng yuè

    繁体字:風月

    英语:wind and moon-scene

    意思:(风月,风月)

     1.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

  • 两地

    读音:liǎng dì

    繁体字:兩地

    意思:(两地,两地)

     1.两处;两个地方。
      ▶南朝·梁·何逊《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唐·元稹《齐煚饶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