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为湖州赵村净妙庵主僧赋》 大展坐具阐道场,胜地名山须卓锡。

大展坐具阐道场,胜地名山须卓锡。

意思:在详细阐述道场大展,胜利地名山必须卓锡。

出自作者[宋]卫宗武的《为湖州赵村净妙庵主僧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修行者的,他披上了五戒如来佛的戒衣,十年面壁坐天目,修炼得道,归来满袖只有白云,徒得声名喧世俗。他建造了僧寮佛屋,精庐不仅仅是为了安身,而是为了容纳各方禅悦之人。他像太虚一样湛然,直觉端由真净得,已经证悟了涅槃心。 诗中描绘了这位修行者的智慧和修行成果,他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领悟真理,因此能够大展坐具阐道场,成为众人的榜样。诗中还提到了他的弟子和信徒们,他们也希望能够像他一样修行得道,成为佛祖。 整首诗充满了对修行者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修行者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佛教的热爱,也让我们对于佛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披五戒如来佛,十年面壁坐天目。
归来满袖唯白云,徒得声名喧世俗。
碧玉嶙刚烟雾堆,凿开混沌加架突兀。
不鞭而来争献助,斩木指囷人不惜。
僧寮佛屋俱落成,撑空只欠涂金碧。
精庐不独为安身,海纳诸方禅悦食。
上人湛然一太虚,直觉端由真净得。
是心已证涅槃心,妙处岂容言语诘。
故於题扁发其机,要使人人个中觅。
学徒释侣有能然,从兹作祖而成佛。
大展坐具阐道场,胜地名山须卓锡。
法筵乃见龙象尊,天池且作鹍鹏息。
书来谓逮菊花期,莲社绅緌应毕

关键词解释

  • 卓锡

    引用解释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元 张伯淳 《楞伽古木》诗:“ 道林 卓锡旧种此,髣髴於今八百年。” 明 郑仲夔 《耳新·梵胜》:“师卓锡 岑山 ,苦心实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西僧自西域来,一赴 五臺 ,一卓锡 泰山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发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 ,

  • 名山

    读音:míng shān

    繁体字:名山

    英语:famous mountain; well-known mountain

    意思:
     1.着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
      ▶《礼记•礼器》:“是故

  • 坐具

    读音:zuò jù

    繁体字:坐具

    短语:文具 交通工具 雨具 教具 灯具 餐具 道具 茶具 炊具

    英语:a thing to sit on

    意思:
     1.

  • 地名

    读音:dì míng

    繁体字:地名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