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灯飞烛未为愚,接迹纷纷是可诛。
意思:把灯飞蜡烛没有是愚,接触迹纷纷是可以杀。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对浪费,提倡节俭。作者通过一系列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那些浪费金钱和能源的人的批评,同时也对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进行了赞美。
首先,“投灯飞烛未为愚,接迹纷纷是可诛。”这两句诗通过投灯和飞烛的对比,表达了对浪费的批评。投灯是人为地浪费能源,而飞烛则是自然地燃烧,作者认为这两种行为都是愚蠢的。接着,“接迹纷纷是可诛”则是对那些浪费金钱和能源的人的批评,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了多大的破坏。
“缘木得鱼还有样,便教焚却孔明庐。”这两句诗则是对浪费的反讽和讽刺。缘木得鱼是比喻做事的方向和方法不对,仍然达不到目的。而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茅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作者在这里用缘木得鱼来比喻那些浪费的人,同时也用焚却孔明庐来讽刺那些浪费的人的行为像诸葛亮一样愚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系列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浪费的批评和对节俭的赞美。作者认为浪费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应该被批判和纠正。同时,作者也通过讽刺和反问的方式,提醒人们要像诸葛亮一样聪明和明智,不要做浪费资源的事情。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有力,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