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郑端公》 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

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

意思:青白色的马要离江浦月,绣衣却照宫中花。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送郑端公》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一位才子被朝廷派往偏远地方任职的同情和对朝廷用人制度的思考。 首联“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这里,“宣室”是汉代皇帝与公卿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而“长沙”则常常被用作偏远地方的代名词。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朝廷应该重视人才,不应该让有才之士被派往偏远地方,表达了对朝廷用人制度的批评。 颔联“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运用了典故和比喻的手法,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位才子的同情和对朝廷用人制度的思考。这里,“随珠”和“赵璧”都是典故,分别代表了忠诚和瑕疵。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这位才子虽然有瑕疵,但他的忠诚和才能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批评了朝廷在用人时只看表面不看实质的错误做法。 颈联“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才子的不舍和对朝廷的无奈。这里,“骢马”和“绣衣”都是官服,而“江浦月”和“禁中花”则代表了离别的场景和朝廷的繁华。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这位才子被派往偏远地方的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无奈。 尾联“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最后表达了对这位才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这里,“寂寞沧洲客”代表了这位才子被派往偏远地方后的孤独和寂寞,“烟汉尘泥相去赊”则代表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无奈。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这位才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表达了对一位才子被派往偏远地方的不舍和对朝廷用人制度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同情。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
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作者介绍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江浦

    读音:jiāng pǔ

    繁体字:江浦

    意思:
     1.江滨。
      ▶《吕氏春秋•本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
      ▶高诱注:“浦,滨也。”
      ▶唐·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 绣衣

    读音:xiù yī

    繁体字:綉衣

    意思:(绣衣,绣衣)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
      ▶《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
      ▶《

  • 骢马

    读音:cōng mǎ

    繁体字:驄馬

    意思:(骢马,骢马)

     1.青白色相杂的马。
      ▶南朝·梁《骢马》诗:“骢马镂金鞍,柘弹落金光。”
      ▶清·孙枝蔚《艷曲》之二:“青楼十万户,骢马向谁家。”

  • 将离

    读音:jiāng lí

    繁体字:將離

    意思:(将离,将离)
    芍药的别名。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牛亨问曰:‘将离别,赠之以芍药者何?’答曰:‘芍药一名将离,故将别以赠之。’”清·钱谦益《德水送芍药》诗:“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