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却到金陵登北固亭》 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

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

意思:潮缩小海风驱使万,天浮天堑洞千寻。

出自作者[唐]李绅的《却到金陵登北固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壮观江景的诗,充满了浓厚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诗人以龙、虎等磅礴的动物形象比喻江影和山光,展现了江景的雄浑和壮丽。同时,诗人还运用了生动的动词,如“蹙”、“驱”、“浮”,让江景活灵活现,仿佛就在眼前。 诗的首联“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描绘了江面的壮阔和山峰的雄壮,意象生动,气势磅礴。颔联“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进一步描绘了江潮翻滚,海风驱驰万里的景象,以及阳光浮在天堑之上的壮观景色。颈联“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则以群山作为天际的限制,一柱擎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壮美。 尾联“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诗人激励船夫,不要辜负了这济川的壮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整首诗通过对江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景画卷,展现了自然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
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
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
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
作者介绍 李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万里

    读音:拼音:wàn lǐ 五笔:dnjf

    万里的解释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6*
  • 天堑

    读音:tiān qiàn

    繁体字:天塹

    短语:江 长河 江湖 河 地表水 水流 大江 川 水

    英语:natural moat

    意思:(天堑,天堑)

  • 海风

    读音:hǎi fēng

    繁体字:海風

    短语:阵风 龙卷风

    英语:sea breeze

    解释:①海上刮的风。②气象学上指沿海地带白天从海洋吹向大陆的风。

  • 千寻

    读音:qiān xún

    繁体字:千尋

    意思:(千寻,千寻)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左思《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